🛩️ 揭秘「44死神」:安杜瑞爾與美空軍的無人機革命

🛩️ 揭秘「44死神」:安杜瑞爾與美空軍的無人機革命
無人戰鬥機 YFQ-42A(底部)和 YFQ-44A 的概念圖如藝術品所示。該飛機旨在利用自主能力和有人駕駛-無人駕駛團隊合作來擊敗對抗環境中的敵人威脅。 (美國空軍藝術作品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和安杜里爾工業公司提供)

美國空軍已正式將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和安杜瑞爾(Anduril)目前正在開發的無人機分別命名為YFQ-42A和YFQ-44A,這些無人機是協同作戰飛行器(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CCA)計劃第一階段(或稱增量1)的一部分。這些是美國軍方史上首次使用「戰鬥無人機」的編號,反映美國空軍作戰理念的重大轉變。第一批CCA主要在空對空作戰角色中與有人駕駛戰鬥機密切合作,至少在初期階段如此。

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David Allvin)將軍在空軍與太空軍協會2025年戰爭研討會的主題演講中宣布了這一命名。在美國軍方通用的飛行器和導彈命名系統中,「F」代表「戰鬥機」,「Q」代表無人機,前面的「Y」表示這是原型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安杜瑞爾工業在官方X平台上發文表示:「這是美國空軍首次為無人戰鬥機發布官方代號。今天,我們離確保美國在未來數十年主宰天空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有趣的是,安杜瑞爾獲得的YFQ-44A編號在中華文化中可能被視為不吉利,因為安杜瑞爾創辦人 Palmer Luckey 表示,在中華文化中,數字「44」被視為不吉利的數字,「四」(sì)的發音類似於「死」(sǐ),而「44」則被視為「雙死」,這段敘述非常的有針對性。

CCA計畫的戰略意義

CCA計畫是美國空軍近年來推動的重要戰略,目的是開發能與有人駕駛戰機協同作戰的先進無人機系統。這些高度自主的無人機被設計為「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主要由第五代戰機(如F-35、F-22)以及未來的第六代戰機(NGAD)進行指揮和控制。

該計畫分為幾個增量階段發展,目前正在進行的增量1由通用原子和安杜瑞爾公司負責開發原型機,而計畫中的增量2預計將有更高性能但也更昂貴的無人機。CCA的主要任務包括空中優勢、電子戰、情報監視與偵察,以及獨立任務執行能力。

美國空軍計畫最終採購至少100-150架第一批CCA,並可能總共採購高達1,000架或更多的無人機。這種大規模部署反映了CCA在未來空戰中的核心地位,將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空中優勢解決方案。

美國空軍官方新聞稿詳情

美國空軍在官方新聞稿中表示:「美國空軍今日宣布其協同作戰飛機計劃中兩款機型的正式命名:YFQ-42A(通用原子公司)和YFQ-44A(安杜瑞爾工業)。這些飛機代表新一代無人戰鬥機的首批機型,對於聯合部隊在未來衝突中確保制空權至關重要。這些飛機旨在利用自主能力和有人-無人協同作戰,以擊敗在受到嚴密防禦環境中的敵方威脅。」

新聞稿中展示了兩款無人戰鬥機YFQ-42A和YFQ-44A的概念圖,強調了它們在協同作戰環境中的關鍵作用。「現在我們有了兩款協同作戰飛機的原型機,」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奧爾文上將表示。「不到兩年前,它們還只存在於紙上,而今年夏天它們就將準備好進行飛行。」

新聞稿還解釋了這些飛機型號指定的標準化框架:

  • 狀態前綴:Y- 原型機(進入生產後將去掉「Y」)
  • 基本任務:F - 戰鬥機
  • 載具類型:Q - 無人飛機
  • 設計編號:42 / 44
  • 系列:A - 第一版

「這是我們歷史上首次有戰鬥機被命名為YFQ-42A和YFQ-44A,」奧爾文補充道。「這也許只是象徵性的,但我們正在向世界宣告,我們正在邁入空中作戰的新篇章。這意味著協同作戰飛機,意味著人機協同。我們正在開發這些能力時,首要考慮的是『任務優先』。」

產業反應與未來展望

安杜瑞爾工業公司工程資深副總裁傑森·萊文(Jason Levin)博士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與空軍密切合作,正在開創新一代半自主戰鬥機,通過在本十年結束前提供高度能力、可大量生產、更經濟實惠且更加自主的飛行器,從根本上改變空中優勢。」他補充說,這一編號「代表YFQ編號的首批飛行器類型,標誌著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新時代開始。」

同樣,通用原子公司也發布了自己的新聞稿,稱YFQ-42A代表「新一代無人戰鬥機的第一步」,將「在保障聯合部隊未來衝突中的空中優勢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通用原子表示,YFQ-42A將「以較低的成本和在威脅相關的時間線上提供戰鬥能力——可負擔的數量優勢。」

美國空軍表示將繼續與產業合作夥伴密切合作,通過嚴格的測試和評估來完善這些原型機。從這些努力中獲得的見解對於塑造CCA計劃的未來以及鞏固美國空軍在空中力量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至關重要。

這些無人戰鬥機計畫首飛時間訂在今年夏天,將標誌著空中戰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重新定義未來的空中作戰模式。

Read more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這位成功創辦 Twitch 與 Cruise、兩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公司的連續創業家,如今將目光投向一個更具挑戰性、也更貼近日常的領域:家用機器人。他的新創事業 The Bot Company,試圖解答一個自現代科技萌芽以來,便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夢想:我們何時能擁有一位真正的家務幫手? 這場深度對談,不僅揭示 The Bot Company 的產品哲學與商業策略,更是一位歷經多次創業浪潮洗禮的先行者,對於技術典範、團隊建構,乃至於創業初衷的深刻反思。 為何是現在?AI 賦予機器人全新靈魂 長久以來,家用機器人始終是科技界的聖杯,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從科幻小說到學術實驗室,無數原型機來來去去,但沒有一個能真正走入家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Vogt 指出,關鍵的瓶頸在於,傳統機器人被設計來執行精準、重複的任務,它們在結構化的工廠環境中表現優異,但面對家庭這個充滿變數的場域,便顯得捉襟見肘。 家庭環境的複雜度,堪稱機器人版的「極限體能王」障礙賽。

By Fox Hsiao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開宗明義指出,人工智慧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其影響力將遍及從醫療、製造到國防的每個領域。他將AI的發展視為一場攸關國家未來的激烈競賽,並斷言美國不僅是這場競賽的發起者,也必須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他強調,不允許任何國家,特別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透過掌握AI技術來制定威脅美國價值觀與利益的全球規則。 為了實現「美國優先」的AI霸權,川普政府的政策將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為美國的創新者掃除一切障礙,並提供其所需的一切資源。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體現於他隨後簽署的一系列具體行政命令。 政策支柱一:鬆綁法規,釋放創新動能 川普論述中,最關鍵的一項政策是徹底改革美國的監管環境。他認為,當前由各州獨立制定法規的模式,將成為AI產業發展的致命枷鎖。他直言,若讓五十個州各自為政,那麼最嚴格、最保守的州法規將會成為全國的實質標準,迫使企業必須遵循最低的共同標準,從而扼殺創新與競爭力。他以過去廢除加州汽車排放標準為例,主張一個統一、理性的聯邦標準,才能避免企業陷入無盡的訴訟與法規泥沼。 他提出,政府的角色並非透過繁瑣的「紅頭繩」(red tape)來束縛產業,而是要提供明確的「綠燈」,鼓勵企業大

By Fox Hsiao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AI:創造就業的引擎與技能的平衡器 對於當前社會普遍擔憂 AI 將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作,黃仁勳提出一個反直覺但基於企業實務的觀點。他認為,AI 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生產力。當一家公司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點子,AI 便成為實現這些點子的強大工具,讓企業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進而帶動成長、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他以輝達自身為例,無論是軟體工程師或晶片設計師,所有員工都已深度整合 AI 進入工作流程,結果是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忙,因為過去許多難以實現的構想,如今都具備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黃仁勳將 AI 視為史上最強大的「技術平等化力量」。過去,程式設計、藝術創作或專業寫作,均設有相當高的技能門檻。如今,透過與 AI 對話,人人都能指揮電腦完成複雜任務。未來的程式語言,將不再是 C++ 或 Python,而是人類的自然語言。這意味著技術的鴻溝正被填平,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程式設計師、藝術家或作家。 因此,真正的挑戰並非 AI

By Fox Hsiao
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創新發展、教育、科學與技術副總理兼數位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與其國防科技顧問喬治・茨哈卡亞(Georgii Tskhakaia),透過一場結合預錄影片與現場解說的深度訪談,揭示烏克蘭如何在資源極度不對等的戰爭中,憑藉科技創新、敏捷思維與數據驅動的決策,開創全新的戰爭型態。這場對話不僅是烏克蘭的戰時報告,更是一份關於未來國防科技發展的深刻洞見。 以不對稱戰略回應資源劣勢 訪談開宗明義指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的面貌產生根本性轉變。面對在傳統軍備、兵力與資源上均佔據絕對優勢的對手,烏克蘭深知若依循傳統的作戰思維,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這種現實壓力迫使烏克蘭必須尋找另一條路徑,一條更敏捷、更具成本效益且更依賴技術的道路。 顧問茨哈卡亞提出多個案例,具體說明這種「以小博大」的不對稱作戰思維如何實踐。例如,當缺乏足夠的反坦克飛彈(如標槍飛彈)時,烏克蘭工程師開發出成本僅數百美元的第一人稱視角(FPV)自殺式無人機。這些廉價的無人機卻能有效摧毀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與重型裝甲,在戰線上造成巨大衝擊。 同樣的邏輯也應用在其他領域。為彌補火砲彈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