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用 AI 像在用 Google,年輕人像用 OS?Sam Altman 談 AI 平台演進如何改變你我生活

長輩用 AI 像在用 Google,年輕人像用 OS?Sam Altman 談 AI 平台演進如何改變你我生活

Sam Altman 回顧 OpenAI 最初(2016年)在簡陋的第一間辦公室,只有約14人,當時並沒有具體的產品或商業模式,只是一個充滿堅定信念的研究實驗室。他們嘗試了各種方向,包括讓 AI 玩電玩、控制機械手臂等,重點在於建立系統來驗證研究的可行性,而不僅僅是發表學術論文。

關鍵轉捩點出現在發展到 GPT-3 階段時。模型規模指數級增長,所需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這讓團隊意識到需要轉變為商業模式來支撐持續的研究與擴展(朝向 GPT-4 等更大模型)。


OpenAI 最初嘗試推出的是 API 服務,將 GPT-3 開放給開發者使用(約在 2020 年)。雖然外部反應不如預期,但團隊注意到使用者在 OpenAI 自家平台上「與模型聊天」的行為非常受歡迎,即使當時聊天功能並不完善(尚未大規模應用人類反饋強化學習 RLHF)。正是這個觀察,促使他們將資源投入開發更容易使用的聊天產品,最終催生了引爆全球熱潮的 ChatGPT(於 2022 年 11 月推出)。這證明了「讓產品更易於使用通常會帶來顯著效益」的商業原則。

面對公司快速擴張,Sam Altman 認為許多大公司犯的錯誤是規模變大但行動不夠積極,導致效率像糖漿一樣緩慢。他的哲學是「要做更多的事」,讓每個團隊保持精簡,賦予少數人大量責任。這能確保每個人都保持忙碌且能產生重大影響,避免陷入無止盡的會議和權責不清。公司成長的動力來源於不斷增加「待辦事項」,而非讓組織變得臃腫。

Sam Altman 描繪了 OpenAI 的未來願景:成為使用者核心的「個人化 AI 訂閱服務」。這個 AI 不僅能理解並整合使用者一生的上下文資訊(對話、閱讀、郵件等),還能在各種服務和未來的設備(類似作業系統的產品)中無縫運行。

他認為未來的平台可能會超越目前的 API 形式,朝向一種新的協議發展,類似於 AI 時代的 HTTP,能夠整合代理(Agent)、工具、身份驗證和支付等功能,讓 AI 能夠在不同應用和現實世界中執行更多任務。雖然目前的 API 版本尚未完全實現這個目標,但這是努力的方向,希望能為全球帶來巨大的價值創造,並讓其他人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豐富的應用生態。

訪談中也討論到 AI 工具在不同年齡層使用者中的差異應用。Sam Altman 觀察到年輕一代(20多歲)已經將 ChatGPT 視為一種「作業系統」,能以複雜的方式與模型互動,連接檔案、記住指令,甚至用來做人生決定。相較之下,年長者可能更傾向將其作為 Google 的替代品。這種現象類似於智慧型手機普及時的世代差距,AI 工具的世代鴻溝令人驚訝。

他強調,程式開發(Coding)將是未來 AI 模型的核心功能之一。AI 不僅能寫程式碼,更能作為驅動世界的「代理」,呼叫各種 API,實現現實世界中的功能。這預示著 AI 將從目前的「助理」角色,演進到「代理」,最終可能成為新型態的「應用程式」。

此外,AI 在科學發現領域的潛力也備受期待,Sam Altman 預期在未來幾年,AI 將能協助甚至獨立完成重要的科學突破,推動社會知識的邊界,進而帶來經濟成長。

在研究策略上,Sam Altman 提到有些大型專案需要由上而下的協調,但過度的管控並非最佳方式。OpenAI 在經營研究實驗室上,借鑒了歷史上成功實驗室的原則,而非自創一套。他對於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原則在當代 AI 研究中依然奏效感到驚訝,並認為這是 OpenAI 得以持續創新的原因之一。

最後,針對創業者關心的韌性議題,Sam Altman 分享個人經歷指出,創業挑戰會越來越難、風險越來越高,但隨著經驗累積,情緒上的負擔反而可能減輕,應對能力和韌性會增強。他特別強調,面對重大危機時,最難的部分往往不是危機發生的當下,而是事後的心理衝擊與重建過程,這是創業者可以多加練習和提升的地方。

Read more

AI 終結 Google 搜尋?CEO Pichai 強勢回應如何突破轉型的「兩難」,解析創新、競爭與電力瓶頸

AI 終結 Google 搜尋?CEO Pichai 強勢回應如何突破轉型的「兩難」,解析創新、競爭與電力瓶頸

全球資訊搜尋霸主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的執行長 Sundar Pichai,近日在 All-In Podcast 訪談中深度分享了他對於 AI 如何影響 Google,以及他所擘劃的未來藍圖。這場對話不僅展現 Google 在 AI 領域的深厚根基,也透露出在激烈競爭下,Google 如何在核心業務轉型的同時,開拓新的成長機會。 Google 面臨「創新者兩難」? Pichai 視為巨大機遇 當前科技界熱議的議題之一,便是 AI 可能顛覆 Google 賴以維生的搜尋業務模式。傳統搜尋透過提供連結和廣告賺取龐大營收,但 AI 聊天模式能直接給予整合性答案,可能改變用戶習慣。面對這個看似「創新者兩難」(Innovator's Dilemma)的局面,Sundar Pichai 坦然表示,

By Fox Hsiao
前 Google CEO Eric Schmidt:AI 革命被嚴重低估,生產力將破表年成長 30%

前 Google CEO Eric Schmidt:AI 革命被嚴重低估,生產力將破表年成長 30%

前 Google 執行長艾立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期在 TED 訪談中,分享了他對人工智慧(AI)發展的深刻觀察與前瞻思考。他認為,AI 的革命遠比多數人想像的要來得深遠,不只會寫作聊天(如 ChatGPT),更關鍵的進展在於 AI 已具備「規劃」與「策略」能力,能像「代理人」一樣執行複雜任務,這將是未來所有業務的核心。 施密特指出,這波由 AlphaGo 驚人棋步為開端(展現 AI 能發明人類未曾見過的方法),現已進入「規劃與策略」的新階段。目前的 AI 系統已能透過大量試驗與回饋,學習並執行複雜的步驟序列,就像在思考一樣。 然而,這場革命伴隨三大嚴峻挑戰: 1. 龐大的運算與能源需求: 訓練及運行先進 AI

By Fox Hsiao
AI 商機大爆炸!紅杉資本:這次市場規模比雲端轉型大一個數量級,學會「隨機性思維」與「管理 AI Agents」

AI 商機大爆炸!紅杉資本:這次市場規模比雲端轉型大一個數量級,學會「隨機性思維」與「管理 AI Agents」

在 2025 紅杉資本 AI Ascent 大會上,紅杉合夥人 Pat Grady, Sonia, 和 Constantine 作為開場引言人,雖然謙稱只是「開胃菜」,但他們分享的觀察與觀點,猶如一道道精彩的前菜,為與會者描繪了 AI 時代的產業現況、發展速度,以及未來蘊藏的巨大機遇與挑戰。 AI 大浪為何如此重要?規模比你想的更巨大! Pat Grady 首先拋出創投界的經典框架:「這是什麼?為何重要?為何是現在?接下來怎麼辦?」他巧妙地省略了「這是什麼」(畢竟在場的都是 AI 專家),直接切入「為何重要」的核心。 他引用一張對比圖:雲端轉型 (Cloud Transition) 當時的市場規模約 4,000 億美元,這已經大於當時全球的軟體市場總和。而對比這次

By Fox Hsiao
史上最大規模醫療AI誕生!英國用5700萬人健康資料訓練,預測病情、分配資源

史上最大規模醫療AI誕生!英國用5700萬人健康資料訓練,預測病情、分配資源

科技界巨頭與醫療體系結合,催生出前所未有的醫學人工智慧(AI)。最近,一個名為 Foresight 的生成式 AI 模型在醫療研究領域進行突破:它利用了來自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高達 5700 萬名病患的去識別化健康紀錄進行訓練。這不僅是史上涵蓋人數最多的醫療 AI 訓練計畫,更是 首次將 AI 應用到一整個國家級規模的健康資料集上,為醫療研究和未來健康照護開啟了新的篇章。 這款 Foresight AI 模型擁有強大的預測能力,能根據個人的醫療歷史,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健康事件,例如: 1. 住院風險: 哪些病患在未來較可能需要住院? 2. 特定疾病發生: 是否有較高風險罹患心臟病、中風等數百種不同疾病? 3. 其他健康狀況: 潛在的醫療需求或健康趨勢。 研究人員在5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這些預測證實具有實用價值,Foresight 未來甚至有潛力直接用於輔助醫護人員判斷個別病患的照護需求,或是幫助 NHS 更有效地分配醫療資源。劍橋大學的健康數據科學家 Angela Wood 強調: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