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創新發展、教育、科學與技術副總理兼數位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與其國防科技顧問喬治・茨哈卡亞(Georgii Tskhakaia),透過一場結合預錄影片與現場解說的深度訪談,揭示烏克蘭如何在資源極度不對等的戰爭中,憑藉科技創新、敏捷思維與數據驅動的決策,開創全新的戰爭型態。這場對話不僅是烏克蘭的戰時報告,更是一份關於未來國防科技發展的深刻洞見。

以不對稱戰略回應資源劣勢

訪談開宗明義指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的面貌產生根本性轉變。面對在傳統軍備、兵力與資源上均佔據絕對優勢的對手,烏克蘭深知若依循傳統的作戰思維,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這種現實壓力迫使烏克蘭必須尋找另一條路徑,一條更敏捷、更具成本效益且更依賴技術的道路。

顧問茨哈卡亞提出多個案例,具體說明這種「以小博大」的不對稱作戰思維如何實踐。例如,當缺乏足夠的反坦克飛彈(如標槍飛彈)時,烏克蘭工程師開發出成本僅數百美元的第一人稱視角(FPV)自殺式無人機。這些廉價的無人機卻能有效摧毀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與重型裝甲,在戰線上造成巨大衝擊。

同樣的邏輯也應用在其他領域。為彌補火砲彈藥的不足,烏克蘭開發出被俄軍稱為「芭芭雅嘎」(Baba Yaga)的重型轟炸無人機,在夜間對敵方高價值目標進行精準打擊。面對俄羅斯的「柳葉刀」(Lancet)遊蕩彈藥威脅,烏克蘭不僅成功仿製,更開發出性能超越數倍的同類型武器。

海權的爭奪更是此一戰略的經典展現。戰爭初期,烏克蘭海軍實力薄弱,黑海貿易線一度遭俄羅斯艦隊封鎖。然而,烏克蘭迅速開發出海上無人艇,成功襲擊並摧毀多艘俄羅斯大型艦艇,逆轉黑海的戰略態勢,迫使俄國艦隊退守。這整個過程,從無到有,僅僅花費數月時間。

前線即是研發中心:即時演化的作戰科技

這場戰爭最獨特之處,在於技術的研發與迭代速度。費多羅夫副總理強調,烏克蘭沒有時間在實驗室中花費數年進行研發,所有創新都必須在真實的戰鬥條件下直接測試與驗證。這種「前線研發」(on-frontline R&D)模式,讓武器系統的演化週期從數年縮短至數週甚至數日。

海上無人艇的發展便是絕佳範例。當俄軍開始以直升機與戰鬥機獵殺烏克蘭的海上無人艇時,烏克蘭的工程團隊迅速反應,在無人艇上加裝對空飛彈,使其具備反制空中威脅的能力。這種快速的攻防演化,展現出烏克蘭國防創新生態系的驚人韌性與適應力。

為了應對俄羅斯大量使用的伊朗製「見證者」(Shahed)自殺式無人機,烏克蘭同樣採取多層次、低成本的防禦策略。他們意識到使用昂貴的防空飛彈攔截廉價無人機,在成本交換比上極不划算,長期下來將拖垮經濟。因此,烏克蘭建立一套被稱為「優步防空」(Uber Air Defense)的系統。此系統整合數千個配備專業彈道計算機的機動防空小組、防空機砲、肩射防空飛彈,甚至是「以無人機反制無人機」的攔截機,透過戰術雷達與數據鏈分享即時情資,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攔截效率。

數據即武器:驅動戰場決策的數位神經系統

如果說不對稱武器是烏克蘭的利劍,那麼數據分析就是揮舞這把劍的大腦。烏克蘭建立一套前所未見的數據驅動決策系統,其中「無人機大軍獎勵計畫」(Army of Drones Bonus)是核心機制之一。

這個計畫將戰果徹底數據化與遊戲化。前線的無人機單位在摧毀敵方目標後,需上傳一至兩段影像證據至名為「Delta」的戰場情資系統進行驗證。不同的目標對應不同的積分,例如損傷一輛坦克獲得20分,徹底摧毀則獲得40分。月底結算時,各單位能用累積的積分在線上「商城」兌換各式新型無人機。

這個系統帶來多重效益。首先,它建立一個以戰功為基礎的精英領導制(meritocracy),表現最優異的單位能獲得最多的資源,形成正向循環。其次,它激發單位間的良性競爭,並促進戰術與經驗的分享。最重要的是,後方指揮部分析這些海量數據,能精確掌握哪款無人機對特定目標最有效、敵軍裝備的弱點在何處、何種攻擊角度成功率最高,甚至能分析出敵軍的戰術模式。這些洞見反過來指導研發方向、資源分配與戰術制定,讓決策不再依賴直覺,而是基於冷冰冰的數據。

政策鬆綁與生態系建構

這場科技奇蹟的背後,是烏克蘭政府一系列大膽的政策改革。戰爭初期,烏克蘭僅有七家無人機製造商,且部分瀕臨破產。為激發民間的創新能量,政府徹底開放市場,廢除所有無人機相關零組件的進口關稅與許可證,修改超過30項法規,並將國防合約的利潤率從過去的1%大幅提升至25%,高於多數北約國家的平均水準。

同時,烏克蘭成立名為「BRAVE-1」的國防科技叢集,作為一個單一入口,為國內外的新創公司、工程師提供資金(透過補助金與黑客松)、測試場地、以及來自前線最直接的反馈。這個平台有效串連起需求(軍方)、供給(民間企業)與資本,形成一個高速運轉的創新生態系。費多羅夫與茨哈卡亞也藉此機會向全球的國防科技公司發出邀請,歡迎他們來到烏克rauen測試與驗證技術,共同推進國防科技的發展。

未來展望:人工智慧引領的全自動化戰線

展望未來,烏克蘭將目光投向人工智慧(AI)。隨著戰場感測器與數據量的爆炸性成長,單靠人力已無法有效處理與分析。AI成為烏克蘭在情報分析、目標識別、武器自動化等領域的關鍵技術。

目前的應用包含:利用AI即時分析無人機與監視器畫面,自動標定敵軍位置與動態;開發具備光學導航與終端鎖定能力的AI無人機,使其在無GPS訊號的強電子干擾環境下仍能精準命中目標;部署整合AI目標識別能力的自動化機槍塔,用於攔截無人機。

烏克蘭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條由機器人與AI守衛的「全自動化戰線」,當威脅出現時,系統能自動觸發無人機群進行反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他們甚至懷有雄心,期望成為全球第一個透過AI成功預測敵方空襲模式的國家。

Read more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這位成功創辦 Twitch 與 Cruise、兩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公司的連續創業家,如今將目光投向一個更具挑戰性、也更貼近日常的領域:家用機器人。他的新創事業 The Bot Company,試圖解答一個自現代科技萌芽以來,便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夢想:我們何時能擁有一位真正的家務幫手? 這場深度對談,不僅揭示 The Bot Company 的產品哲學與商業策略,更是一位歷經多次創業浪潮洗禮的先行者,對於技術典範、團隊建構,乃至於創業初衷的深刻反思。 為何是現在?AI 賦予機器人全新靈魂 長久以來,家用機器人始終是科技界的聖杯,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從科幻小說到學術實驗室,無數原型機來來去去,但沒有一個能真正走入家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Vogt 指出,關鍵的瓶頸在於,傳統機器人被設計來執行精準、重複的任務,它們在結構化的工廠環境中表現優異,但面對家庭這個充滿變數的場域,便顯得捉襟見肘。 家庭環境的複雜度,堪稱機器人版的「極限體能王」障礙賽。

By Fox Hsiao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開宗明義指出,人工智慧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其影響力將遍及從醫療、製造到國防的每個領域。他將AI的發展視為一場攸關國家未來的激烈競賽,並斷言美國不僅是這場競賽的發起者,也必須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他強調,不允許任何國家,特別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透過掌握AI技術來制定威脅美國價值觀與利益的全球規則。 為了實現「美國優先」的AI霸權,川普政府的政策將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為美國的創新者掃除一切障礙,並提供其所需的一切資源。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體現於他隨後簽署的一系列具體行政命令。 政策支柱一:鬆綁法規,釋放創新動能 川普論述中,最關鍵的一項政策是徹底改革美國的監管環境。他認為,當前由各州獨立制定法規的模式,將成為AI產業發展的致命枷鎖。他直言,若讓五十個州各自為政,那麼最嚴格、最保守的州法規將會成為全國的實質標準,迫使企業必須遵循最低的共同標準,從而扼殺創新與競爭力。他以過去廢除加州汽車排放標準為例,主張一個統一、理性的聯邦標準,才能避免企業陷入無盡的訴訟與法規泥沼。 他提出,政府的角色並非透過繁瑣的「紅頭繩」(red tape)來束縛產業,而是要提供明確的「綠燈」,鼓勵企業大

By Fox Hsiao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AI:創造就業的引擎與技能的平衡器 對於當前社會普遍擔憂 AI 將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作,黃仁勳提出一個反直覺但基於企業實務的觀點。他認為,AI 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生產力。當一家公司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點子,AI 便成為實現這些點子的強大工具,讓企業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進而帶動成長、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他以輝達自身為例,無論是軟體工程師或晶片設計師,所有員工都已深度整合 AI 進入工作流程,結果是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忙,因為過去許多難以實現的構想,如今都具備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黃仁勳將 AI 視為史上最強大的「技術平等化力量」。過去,程式設計、藝術創作或專業寫作,均設有相當高的技能門檻。如今,透過與 AI 對話,人人都能指揮電腦完成複雜任務。未來的程式語言,將不再是 C++ 或 Python,而是人類的自然語言。這意味著技術的鴻溝正被填平,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程式設計師、藝術家或作家。 因此,真正的挑戰並非 AI

By Fox Hsiao
a16z:美國 CLARITY 法案如何為加密貨幣創建監管框架?

a16z:美國 CLARITY 法案如何為加密貨幣創建監管框架?

本文來自於 a16z:https://a16zcrypto.com/posts/article/genius-act-clarity-act-crypto-legislation-explained/ 眾議院最近以壓倒性的兩黨支持(294 票對 134 票,其中 78 名民主黨人支持)通過一項重要的「市場結構」新法案。這項法案,即《數位資產市場清晰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或稱「CLARITY 法案」(HR 3633),將為數位資產市場建立一個明確的監管框架。該法案現已提交參議院,參議院正在制定自己的市場結構立法版本,該版本將參考 CLARITY 法案。 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將為區塊鏈系統建立明確的規則,結束多年來抑制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並讓那些擁抱不透明的投機者而非追求透明的企業家獲利的局面。就像《1933 年證券法》建立了投資者保護機制並推動了美國一個世紀的資本形成一樣,CLARITY 法案可能是一部劃時代的法律。 當我們的法律框架旨在促進創新和保護消費者時,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