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馬斯克和解,從輟學少年到 NASA 署長:Jared Isaacman 的太空夢

川普與馬斯克和解,從輟學少年到 NASA 署長:Jared Isaacman 的太空夢
Jared Isaacman 跟川普在白宮的會議

2025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他的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上宣布,再次提名 Jared Isaacman 擔任 NASA 署長。這是川普第二次提名他。5個月前,同一個職位,同一個人選,川普才剛撤回提名。

如果這次參議院通過,42歲的 Isaacman 會創下幾項紀錄。他將是 NASA 史上最年輕的署長之一,身價14億美元讓他成為最有錢的署長,更特別的是,他會是唯一一位曾經執行過太空漫步的署長。

更有趣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NASA 的「客戶」。過去4年,Isaacman 花了數億美元向 SpaceX 購買太空任務,飛了兩次,還計畫再飛一次。現在,這個付錢買票上太空的人,可能要變成管 NASA 的人。

川普在貼文中盛讚 Isaacman:「他對太空的熱情、太空人經驗、推動探索邊界的決心,讓他非常適合帶領 NASA 進入大膽的新時代。」這段話聽起來像是在描述一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事實上,Isaacman 確實是太空人,只是不是 NASA 的太空人。

他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一個16歲輟學的少年,如何在25年後成為 NASA 署長候選人?

16歲的選擇

1999年,16歲的 Jared Isaacman 做了一個決定:從紐澤西的高中輟學。他不是被退學,也不是混不下去,只是覺得傳統教育不適合他。同一年,他在父母家的地下室創立了一家公司,名字叫 United Bank Card。

這家公司做的是支付處理系統,幫小型商家處理信用卡交易。16歲的 Isaacman 發現,很多小商家在處理刷卡支付時碰到各種麻煩,系統複雜、費用高、服務差。他決定做一套更好用的系統。

從地下室起步的小公司,花了20年變成一家上市公司。United Bank Card 後來改名為 Harbortouch,2020年再改名為 Shift4 Payments,同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號 FOUR。現在,這家公司每年處理超過2000億美元的支付交易。

2025年5月,富比世估計 Isaacman 的身價是14億美元。一個高中輟學生,靠著看準支付產業的機會,在42歲時成為億萬富翁。

但賺錢從來不是 Isaacman 唯一的興趣。他還有另一個愛好:飛行。

天空的極限

Isaacman 不是那種週末開小飛機玩玩的業餘飛行員。他飛過的時數超過7000小時,拿到多種軍用噴射機的飛行資格,這個數字已經接近專業民航機師的水準。

2009年,26歲的 Isaacman 駕駛一架 Cessna Citation CJ2 輕型噴射機環繞地球一周,創下這個機型的環球飛行世界紀錄。這趟飛行不只是挑戰紀錄,還為慈善機構募款。

飛行對 Isaacman 來說不只是興趣。2012年,他和其他人共同創立了 Draken International,一家專門提供戰鬥機訓練服務的公司。美國空軍和海軍需要練習空戰對抗,Draken 就出租戰鬥機,扮演「假想敵」的角色。這家公司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民間戰鬥機隊之一。

從商用噴射機到軍用戰鬥機,Isaacman 在天空中累積了大量經驗。但天空對他來說還不夠高。他想去更遠的地方。

第一次上太空

2021年9月16日,Isaacman 坐進 SpaceX 的 Crew Dragon 太空艙,從佛羅里達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這是 Inspiration4 任務,人類史上第一次全民間太空飛行,沒有任何一位職業太空人在船上。

Isaacman 是這次任務的指揮官,也是金主。他買下了所有座位,邀請三位平民一起上太空:地質學家 Sian Proctor、醫師助理 Hayley Arceneaux,以及數據工程師 Chris Sembroski。Arceneaux 是兒童癌症倖存者,也是聖猶達兒童醫院的員工。

太空艙飛到585公里的高度,比國際太空站還高,繞行地球3天後返回。這次任務為聖猶達兒童醫院募得超過2.5億美元。Inspiration4 證明了一件事:你不需要是職業太空人,也可以執行太空任務。

但 Isaacman 不想只當太空觀光客。他想做更難的事。

史上第一次商業太空漫步

2024年9月10日,Isaacman 再次升空。這次的任務叫 Polaris Dawn,是他規劃的 Polaris 計畫第一階段。同行的有退役空軍飛行員 Scott Poteet,以及兩位 SpaceX 工程師 Sarah Gillis 和 Anna Menon。

這次任務的目標更野心勃勃。太空艙飛到1400公里的高度,這是自1972年阿波羅登月計畫以來,人類離地球最遠的一次。Gillis 和 Menon 也創下女性太空飛行的最遠紀錄。30歲的 Gillis 後來成為史上最年輕執行太空漫步的人。

9月12日,任務進行到第三天,Crew Dragon 的艙門打開。Isaacman 第一個走出艙門,進入真空的太空環境。他穿著 SpaceX 新設計的艙外活動太空衣,在艙門外停留了幾分鐘,測試太空衣的各項功能。接著 Gillis 也出艙進行測試。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商業太空漫步。過去只有政府太空人能做的事,現在民間公司和私人任務也做到了。

太空漫步聽起來浪漫,實際上風險極高。太空是完全真空的環境,溫度在陽光下可達120度,陰影處會降到零下100度。太空衣必須提供氧氣、控制溫度、維持氣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致命。過去60年,只有政府資助的太空計畫敢做這件事,因為技術門檻和風險太高。

Isaacman 和他的團隊做到了。9月15日,太空艙降落在墨西哥灣,任務圓滿成功。

Polaris Dawn 只是開始。Isaacman 計畫了三次 Polaris 任務。第二次的時間還沒確定,第三次的目標更驚人:他要搭乘 SpaceX 的 Starship 火箭上太空。如果成功,那會是 Starship 的首次載人飛行。

Isaacman 已經向 SpaceX 買下這三次任務的所有座位。具體金額沒有公開,但估計總投資達數億美元。他不只是 SpaceX 的客戶,也是技術開發的夥伴。Polaris Dawn 測試的太空衣,未來會用在更多 SpaceX 任務上。

馬斯克為什麼推薦他

Elon Musk 和 Isaacman 的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 Inspiration4。當時 Isaacman 選擇 SpaceX 執行任務,兩人開始合作。到了 Polaris 計畫,合作更緊密。Isaacman 不只付錢,還深度參與技術開發和測試。

對馬斯克來說,Isaacman 是理想的 NASA 署長人選。原因很簡單:理念相同。

Isaacman 相信太空探索應該商業化。他認為民間公司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做到政府機構做的事。這正是 SpaceX 的核心理念,也是馬斯克一直在推動的方向。

傳統的 NASA 文化是謹慎、保守,每個決策都經過層層審核,每個風險都要反覆評估。這種做法讓 NASA 在阿波羅時代創造奇蹟,但也讓後來的計畫變得昂貴又緩慢。Space Shuttle 計畫花了30年,每次發射成本高達數億美元。現在的 Artemis 登月計畫,預算一再追加,時程一再延後。

Isaacman 代表的是另一種模式:快速迭代、容忍失敗、優先考慮成本效益。這正是 SpaceX 的做法。Falcon 9 火箭可以重複使用,發射成本只有傳統火箭的幾分之一。Starship 的開發過程中炸了好幾次,但每次爆炸都帶來新的學習。

如果 Isaacman 當上 NASA 署長,可以預期 NASA 會更依賴商業夥伴,尤其是 SpaceX。Artemis 登月計畫已經選擇 Starship 作為登月艙,未來的合作可能更深入。

這對 NASA 是好事還是壞事?支持者認為,商業化可以讓 NASA 把資源放在更前沿的研究,把例行任務交給民間公司。反對者擔心,NASA 會變成 SpaceX 的附庸,失去獨立性。

但對川普和馬斯克來說,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方向。Isaacman 是執行這個願景的理想人選。

提名的波折

2024年12月,川普首次宣布提名 Isaacman 擔任 NASA 署長。消息一出,太空產業普遍樂觀。參議院的聽證會進行得很順利,今年4月底,參議院委員會通過了提名案,只等全院表決。

然後在5月31日,就在參議院準備投票的前幾天,川普突然撤回提名。白宮的聲明說,這是「經過徹底審查 Isaacman 過去的政治關係」後做出的決定。Isaacman 曾經捐款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候選人,這在美國商界很常見,但成了川普撤回提名的理由。

真正的原因可能更複雜。5月底到6月初,川普和馬斯克的關係急速惡化。兩人在預算法案上意見分歧,矛盾公開化,在社群媒體上互相攻擊。Isaacman 夾在中間,成了這場衝突的犧牲品。

6月初,川普接受訪問時說,他和馬斯克的關係「可能結束了」。當時很多人認為,Isaacman 不可能再被提名。

但政治的風向變得很快。9月,兩人公開和解。10月,川普和馬斯克又開始頻繁互動。11月4日,川普在 Truth Social 宣布再次提名 Isaacman。

對 Isaacman 來說,這5個月的等待肯定不好受。他在5月時已經通過參議院委員會審查,眼看就要上任,卻因為跟他無關的政治鬥爭被迫退出。現在重新來過,他必須再走一次參議院確認流程。

但這次情況不同了。川普和馬斯克已經和解,共和黨在參議院占多數,Isaacman 通過確認的機會很高。如果順利,他可能在2026年初正式上任。

商業太空的時代

42歲的 Jared Isaacman,從高中輟學生到億萬富翁,從業餘飛行員到太空人,現在可能成為 NASA 署長。這個故事本身就夠精彩了。

但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的方向。如果 Isaacman 上任,NASA 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轉變。這個機構成立於1958年,過去67年一直由政府主導。現在,一位商業太空的實踐者要來掌舵。

Artemis 登月計畫會加速還是改變方向?國際太空站退役後的計畫是什麼?NASA 和 SpaceX 的關係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在幾個月後揭曉。

Isaacman 在 Polaris Dawn 任務後接受訪問時說:「太空不應該只屬於政府和少數職業太空人。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讓太空對更多人開放。」

如果他成為 NASA 署長,這個願景可能真的會實現。商業太空的時代,也許真的來了。


參考資料

新聞報導:

  • CNN Politics: "Trump again taps tech billionaire Jared Isaacman to lead NASA after previously pulling nomination" (2025-11-04)
  • CNBC: "Trump renominates Musk ally Jared Isaacman to run NASA months after withdrawal" (2025-11-04)
  • NBC News: "Trump pulls pick for NASA administrator, citing 'review of prior associations'" (2025-05-31)
  • SpaceNews: "White House renominates Isaacman to be NASA administrator" (2025-11-04)

人物與任務資訊:

  • Wikipedia: Jared Isaacman
  • Wikipedia: Polaris Dawn
  • Wikipedia: Polaris program
  • Polaris Program 官方網站: polarisprogram.com/dawn/

川普-馬斯克關係:

  • NPR: "From bromance to breakup: How Elon Musk and Donald Trump blew up" (2025-06-05)
  • Wikipedia: Trump–Musk feud
  • Politico: "Elon Musk back in Trump's good graces after summer spat" (2025-10-27)

公司資訊:

  • Bloomberg Markets: Jared Isaacman, Shift4 Payments Inc Profile
  • CNBC: "How civilian astronaut Jared Isaacman built his billion-dollar business" (2024-09-13)

Read more

SpaceX 為什麼突然宣布月球計畫 ? 馬斯克的大轉彎,從「月球是分心」到「大力聚焦月球」

SpaceX 為什麼突然宣布月球計畫 ? 馬斯克的大轉彎,從「月球是分心」到「大力聚焦月球」

2025 年 1 月 2 日,Elon Musk 在 X 上回應網友關於月球計畫的提問。他的答案很直接:「不,我們直接去火星。月球只是分心的東西。」這個回答很 Musk,堅定、清晰、不留餘地。他甚至詳細解釋了為什麼,要建立火星自給自足的殖民地,需要每年運送百萬噸級的物資到火星表面,所以真正重要的指標是「運送到軌道的質量」和「運送到火星表面的質量」。月球?不在這個計畫裡。 十個月後,2025 年 11 月 3 日,同一個 Musk 在 X 上發文:「SpaceX 將大力聚焦月球。」 「什麼改變了?」 這是個好問題。十個月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 Musk 從堅定的「

By Fox Hsiao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10 月 31 日,一架編號 YFQ-44A 的戰鬥機在美國某處完成首飛。這不是什麼大新聞,美國每年都有新飛機試飛。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從第一次飛行開始,就沒有人在操控它。不是遙控,不是有人在地面握著操縱桿。飛機自己起飛、自己飛行、自己降落。操作員只是在旁邊看著,確保它不要做出什麼瘋狂的事。 歡迎來到半自主戰鬥機的時代。 556 天,從白紙到起飛 這架飛機叫 YFQ-44A,製造商是 Anduril,從決定要做這架飛機,到它真的飛上天,Anduril 花了 556 天。 這有多快?讓我們對比一下,F-35 Lightning II 從概念到首飛約 10 年,F-22 Raptor 從概念到首飛約 9 年,波音 787 從啟動到首飛約 6

By Fox Hsiao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2025年10月30日美股盤後,亞馬遜股價暴漲 13%。對於一家市值超過 2 兆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單日這樣的漲幅並不常見。上一次出現類似幅度,還是在疫情初期線上零售需求爆發的時候。 但這次讓市場興奮的,不只是亮眼的財報數字,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策略組合:一邊宣布裁員約 3 萬人、支付 18 億美元遣散費;一邊加碼 1250 億美元的 AI 資本支出,並承諾 2026 年繼續追加投資。 市場為什麼相信這個矛盾的策略?答案藏在 CEO Andy Jassy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那句霸氣的宣言裡:「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AWS 雲端服務營收年增 20.2%,創下 11 季以來新高。這個數字背後的戰略意義,遠超過表面看到的百分比。 過去三年,AWS 在 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