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與設計巨擘 Jony Ive(及其設計公司 LoveFrom)——於兩年前展開了秘密合作。他們的對話,始於共同的友誼、好奇心與對科技價值的深思,並聚焦於「AI 的未來發展」與「下一代電腦的樣貌」。Sam 稱讚 Jony 是他遇過「最有深度的思想家」,能提出「無人能比」的點子;而 Jony 則推崇 Sam 為一位「罕見的遠見之士」,即使肩負重責大任,仍保持著「令人深受啟發的謙遜與好奇心」。

這些跨領域的思辨,迅速從概念演變成具體的設計方案。為了將這些被形容為「重要、有用、樂觀且鼓舞人心」的想法化為實體產品並進行大規模製造,他們意識到必須成立一個全新的組織。於是在大約一年前,Jony Ive 攜手曾在蘋果硬體領域貢獻卓著的多位資深夥伴——Scott Cannon、Evans Hankey 和 Tang Tan——創辦了名為「io」的公司。io 集結了從硬體、軟體工程到物理學、製造等各領域的頂尖專家,目標是開發能夠「啟發、賦予能力並實現」的新一代產品。正如 Sam 所說,他們要打造的是「一整套智慧設備系統」,讓使用者能透過 AI 去創造「各種神奇玩意兒」。

如今,這項合作邁入更深的層次:io 公司將併入 OpenAI,讓設計與硬體工程團隊能更緊密地與 OpenAI 的 AI 研究和產品團隊協同工作。Jony Ive 和 LoveFrom 將在合併後的組織中,繼續扮演「深度設計與創意」的核心角色。關於他們正著手的第一款產品,Sam 透露它「完全激發了我們的想像」,Jony 甚至認為這是他們團隊「做過最厲害的東西」(將其比擬為 iPhone、MacBook Pro 等劃時代產品)。

Sam 自己在體驗原型機後,更是激動地稱其為「全球前所未見,最酷的科技產品」。他舉例,相較於現今要查個 ChatGPT 得經歷掏出筆電、打開瀏覽器、慢慢輸入等繁瑣步驟,這項新產品顯然旨在提供一種更自然、更高效、更符合 AI 時代的人機互動體驗。

這次合作的基礎,不僅在於雙方技術與設計能力的結合,更源於 Sam 與 Jony 之間「高度一致的共同願景」與「對科技本質完全契合的價值觀」。Jony 認為,要預測科技的未來發展,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決策者的驅動力、動機與價值觀」。他希望透過這項合作,讓強大的 AI 技術能「普及大眾」,讓「所有人都能享有」,而不是僅限於少數能勉強操作陽春工具的「天才」。

他對孕育無數創新的舊金山/矽谷充滿感恩,認為這是一個因自由精神而能催生天馬行空創意的獨特之地。Sam 也深信,他們正站在「一場空前科技革命的起點」,這將是見證「驚人成果」的時刻,他「百分之百確定」新的科技時代將會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時代。這項合作預示著,我們或許即將見證 AI 不僅僅存在於雲端或軟體中,更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硬體形式,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

Read more

AI 教父約書亞·班吉歐:防範 AI 滅絕人類,我們所剩時間不多

AI 教父約書亞·班吉歐:防範 AI 滅絕人類,我們所剩時間不多

約書亞·班吉歐 (Yoshua Bengio),這位在深度學習領域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見證了 AI 如何從連辨識手寫字都吃力,到如今能處理複雜語言、甚至展現初步規劃能力。然而,正是這驚人的進步速度,讓他從最初的樂觀應用者,轉變為大聲疾呼風險的警世者。 班吉歐教授開場時,用他兒子和孫子學習認字的溫馨小故事,點出了人類學習與智慧的潛能。但他話鋒一轉,指出今日的 AI,其快速發展的能力(他用一個不斷延伸的符號來比喻),正與人類的自主性和快樂產生潛在衝突。 他坦言,早期的 AI 研究者,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低估了 AI 的發展速度,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原本以為是幾十年後的事,沒想到幾年內就實現了許多突破。這讓他警覺,我們似乎還沒準備好應對這些未知的局面。 能力之外:真正令人憂心的「自主決策」 班吉歐教授強調,目前大家討論 AI 風險,常聚焦在「通用人工智慧」(AGI) 何時會出現,但其實有個更迫切、更具體的威脅,那就是

By Fox Hsiao
史詩級組合,Google 創辦人對談諾貝爾獎得主 DeepMind 執行長, 比網路、手機更巨大的時代變革來了!AGI會在2030年前出現?

史詩級組合,Google 創辦人對談諾貝爾獎得主 DeepMind 執行長, 比網路、手機更巨大的時代變革來了!AGI會在2030年前出現?

在 Google I/O 2025 上 《Big Technology Podcast》主持人 Alex Kantrowitz 獨家專訪了兩位在 AI 領域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和 Google 共同創辦人 Sergey Brin。這場在熱情觀眾面前展開的對談,不僅深入探討了最先進 AI 模型的前景與挑戰,更觸及了通用人工智慧(AGI)的定義、技術突破方向,乃至於 AI 對未來社會和人類認知的深遠影響。本文將為您整理這場頂尖對談的精華重點。 頂尖模型的潛力與瓶頸:規模化與演算法並進 訪談伊始,主持人 Alex Kantrowitz 便單刀直入,詢問現有頂尖 AI 模型還有多少潛力未被開發,以及為何許多專家認為發展正接近天花板。 Demis Hassabis

By Fox Hsiao
Google I/O 2025 火力全開,Gemini AI 全面啟動,AI 不只在手機,揭秘 AR 眼鏡、機器人等未來應用!

Google I/O 2025 火力全開,Gemini AI 全面啟動,AI 不只在手機,揭秘 AR 眼鏡、機器人等未來應用!

在全球科技產業的年度盛事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再次站上舞台中央,為全球觀眾揭示這家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與宏大願景。同時,他在先前的 All-In Podcast 訪談中,也對外界關注的「AI 如何影響 Google 搜尋」等議題,進行了深度剖析。綜合這兩場重要的交流,我們得以一窺 Google 在 AI 時代的核心戰略:以強大的基礎研究與基礎設施為後盾,讓 Gemini 模型全面滲透產品與服務,不僅重塑既有體驗,更積極拓展智慧科技的邊界,迎接一個由 AI 定義的未來。 Sundar Pichai 在 I/O 開場便明確指出,Google 已全面進入「Gemini 時代」

By Fox Hsiao
NVIDIA 黃仁勳:台灣是AI革命的中心,引領下一個數兆美元產業「AI工廠」!

NVIDIA 黃仁勳:台灣是AI革命的中心,引領下一個數兆美元產業「AI工廠」!

黃仁勳首先感性地回顧了 NVIDIA 與台灣長達三十多年的深厚情誼,強調台灣擁有 NVIDIA 最珍視的合作夥伴與摯友,這些夥伴一路見證並共同參與了 NVIDIA 從一家晶片公司轉型為推動全新運算平台、點燃 AI 革命火種的歷程。他提到,2006年推出的 CUDA 技術革新了運算方式,而2016年後,隨著 AI 模型的複雜化,他們意識到需要從零開始打造全新的技術堆疊、處理器、軟體架構與系統,這催生了 DGX 系統,為後來的 AI 爆發奠定了基礎。 AI工廠:生產「數位產物」的全新基礎建設 不同於傳統服務應用程式的「超大規模運算」,黃仁勳指出新一代的 AI 應用需要大量處理器協同運作,服務數百萬用戶。這徹底改變了資料中心的架構,尤其是電腦間相互溝通的「東西向流量」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是 NVIDIA 收購 Mellanox 的原因。他將這種新世代資料中心定義為「AI工廠」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