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與設計巨擘 Jony Ive(及其設計公司 LoveFrom)——於兩年前展開了秘密合作。他們的對話,始於共同的友誼、好奇心與對科技價值的深思,並聚焦於「AI 的未來發展」與「下一代電腦的樣貌」。Sam 稱讚 Jony 是他遇過「最有深度的思想家」,能提出「無人能比」的點子;而 Jony 則推崇 Sam 為一位「罕見的遠見之士」,即使肩負重責大任,仍保持著「令人深受啟發的謙遜與好奇心」。

這些跨領域的思辨,迅速從概念演變成具體的設計方案。為了將這些被形容為「重要、有用、樂觀且鼓舞人心」的想法化為實體產品並進行大規模製造,他們意識到必須成立一個全新的組織。於是在大約一年前,Jony Ive 攜手曾在蘋果硬體領域貢獻卓著的多位資深夥伴——Scott Cannon、Evans Hankey 和 Tang Tan——創辦了名為「io」的公司。io 集結了從硬體、軟體工程到物理學、製造等各領域的頂尖專家,目標是開發能夠「啟發、賦予能力並實現」的新一代產品。正如 Sam 所說,他們要打造的是「一整套智慧設備系統」,讓使用者能透過 AI 去創造「各種神奇玩意兒」。

如今,這項合作邁入更深的層次:io 公司將併入 OpenAI,讓設計與硬體工程團隊能更緊密地與 OpenAI 的 AI 研究和產品團隊協同工作。Jony Ive 和 LoveFrom 將在合併後的組織中,繼續扮演「深度設計與創意」的核心角色。關於他們正著手的第一款產品,Sam 透露它「完全激發了我們的想像」,Jony 甚至認為這是他們團隊「做過最厲害的東西」(將其比擬為 iPhone、MacBook Pro 等劃時代產品)。

Sam 自己在體驗原型機後,更是激動地稱其為「全球前所未見,最酷的科技產品」。他舉例,相較於現今要查個 ChatGPT 得經歷掏出筆電、打開瀏覽器、慢慢輸入等繁瑣步驟,這項新產品顯然旨在提供一種更自然、更高效、更符合 AI 時代的人機互動體驗。

這次合作的基礎,不僅在於雙方技術與設計能力的結合,更源於 Sam 與 Jony 之間「高度一致的共同願景」與「對科技本質完全契合的價值觀」。Jony 認為,要預測科技的未來發展,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決策者的驅動力、動機與價值觀」。他希望透過這項合作,讓強大的 AI 技術能「普及大眾」,讓「所有人都能享有」,而不是僅限於少數能勉強操作陽春工具的「天才」。

他對孕育無數創新的舊金山/矽谷充滿感恩,認為這是一個因自由精神而能催生天馬行空創意的獨特之地。Sam 也深信,他們正站在「一場空前科技革命的起點」,這將是見證「驚人成果」的時刻,他「百分之百確定」新的科技時代將會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時代。這項合作預示著,我們或許即將見證 AI 不僅僅存在於雲端或軟體中,更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硬體形式,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

Read more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10 月 31 日,一架編號 YFQ-44A 的戰鬥機在美國某處完成首飛。這不是什麼大新聞,美國每年都有新飛機試飛。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從第一次飛行開始,就沒有人在操控它。不是遙控,不是有人在地面握著操縱桿。飛機自己起飛、自己飛行、自己降落。操作員只是在旁邊看著,確保它不要做出什麼瘋狂的事。 歡迎來到半自主戰鬥機的時代。 556 天,從白紙到起飛 這架飛機叫 YFQ-44A,製造商是 Anduril,從決定要做這架飛機,到它真的飛上天,Anduril 花了 556 天。 這有多快?讓我們對比一下,F-35 Lightning II 從概念到首飛約 10 年,F-22 Raptor 從概念到首飛約 9 年,波音 787 從啟動到首飛約 6

By Fox Hsiao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2025年10月30日美股盤後,亞馬遜股價暴漲 13%。對於一家市值超過 2 兆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單日這樣的漲幅並不常見。上一次出現類似幅度,還是在疫情初期線上零售需求爆發的時候。 但這次讓市場興奮的,不只是亮眼的財報數字,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策略組合:一邊宣布裁員約 3 萬人、支付 18 億美元遣散費;一邊加碼 1250 億美元的 AI 資本支出,並承諾 2026 年繼續追加投資。 市場為什麼相信這個矛盾的策略?答案藏在 CEO Andy Jassy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那句霸氣的宣言裡:「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AWS 雲端服務營收年增 20.2%,創下 11 季以來新高。這個數字背後的戰略意義,遠超過表面看到的百分比。 過去三年,AWS 在 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By Fox Hsiao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在 AI 影片生成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HeyGen 達成「年營收一億美元」的里程碑之際,其創辦人兼 CEO Joshua Xu 分享了這份文件背後的故事: 「在內部,我們稱之為我們的『聖經』——這個系統指引我們從一百萬美元成長到一億美元的營收。它源自無數次的團隊討論、實驗以及一路走來的經驗教訓… 我們分享它,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它確實有效。這就是我們如何交付客戶價值、以比世界變化更快的速度學習,並持續駕馭浪潮的方式。」 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遊戲規則已經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穩紮穩打、耗時數年的軟體開發模式已然失效,因為技術的根基每隔幾個月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如果你感覺追不上、感到焦慮,或是想知道頂尖團隊如何在這樣的混亂中脫穎而出,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這不只是一份開發指南,更像是一本經過實戰驗證的「戰時宣言」。它詳細闡述了 HeyGen 如何擁抱不確定性、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並以驚人的速度學習、交付和迭代,在短短 29 個月內將年營收從一百萬美元推升至一億美元。 無論你是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