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 NPC

馬斯克: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 NPC

在由全球頂尖新創加速器Y Combinator(YC)舉辦,匯集兩千五百位AI領域菁英學子的「人工智慧新創學校」(AI Startup School)上,YC總裁暨執行長Garry Tan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進行一場深度對話。這不僅是一次訪談,更像是一場橫跨數個世代的創業精神傳承。馬斯克以其非凡的經歷,為台下這群未來的創辦人,剖析他如何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成長為同時撼動地球與太空的科技巨擘,其核心始終圍繞著兩個不變的信念:「創造有用之物」與「第一原理思維」。


起點:從打造「有用的東西」開始,而非追求偉大

馬斯克開宗明義便向這群頂尖學子坦言,他最初的動力並非來自改變世界的宏願,而是一個更務實的念頭:「嘗試做出有用的東西」。回溯至1995年,面對攻讀史丹佛博士或投身網路浪潮的抉擇,他選擇後者,休學創辦Zip2。這段今日看來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對台下抱持創業夢想的年輕工程師而言,卻是無比真實的起點:睡在辦公室、去YMCA盥洗、甚至自己動手鑽洞牽網路線。
他從Zip2學到最寶貴的一課,是關於「控制權」。當時公司的投資者與客戶多為傳統媒體,其思維框架限制技術的潛能。這份深刻體悟,促使他在售出Zip2後,將所得的兩千萬美元幾乎全數投入創辦X.com(PayPal前身)。他決心這次要直接面對消費者,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場豪賭不僅孕育出支付巨頭,更催生後來稱霸矽谷的「PayPal幫」,展現他凝聚頂尖人才的非凡能力。

躍遷:第一原理思維的硬派實踐

當主持人Garry Tan問及他如何從軟體跨足火箭與電動車這類硬派製造業時,馬斯克分享他思維模型的核心:「第一原理思維」(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他對太空探索的熱情源自一個純粹的好奇:「為何我們還沒登陸火星?」在發現NASA並無具體時程後,他並未就此打住,而是開始拆解問題。為了替一個公益計畫尋找運載火箭,他甚至親赴俄羅斯洽購退役的洲際彈道飛彈。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運用第一原理,洞悉火箭的市場價格與其物理成本的巨大落差。

他分析,構成火箭的鋁、銅、碳纖維等原料總成本,僅佔傳統火箭售價的1%到2%。這意味著製造與組織流程必定存在巨大的效率優化空間。這正是SpaceX誕生的契機。他並非自認必能成功,當時他預估失敗機率高達90%,但他判斷,若無新創公司以第一原理挑戰極限,革新便不會發生。

2008年,這場豪賭幾乎讓他傾家蕩產。SpaceX前三次發射失敗,特斯拉(Tesla)亦瀕臨破產,媒體無情嘲諷這位「網路小子」的狂妄。然而,獵鷹一號第四次發射的成功,以及隨後NASA在聖誕節前夕送上的一紙關鍵合約,讓他浴火重生。這段驚心動魄的歷程,成為第一原理思維戰勝傳統框架,獻給台下未來創辦人們最震撼的一課。

AI紀元:以工程精神打造超級運算,挑戰不可能

如今,馬斯克將這套硬派工程哲學,淋漓盡致地應用於他最新的事業:xAI。他再次向台下的技術信徒們展示,如何用第一原理挑戰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當xAI需要一座擁有十萬顆H100 GPU的超級運算叢集時,供應商的時程是18至24個月。馬斯克認為這無法接受,目標必須是六個月。

他將問題拆解為建築、電力與散熱。為此,他們租下閒置工廠、調動大量發電機、部署特斯拉Megapack儲能系統以穩定劇烈的功率波動,並租下全美約四分之一的移動式冷卻設備。他甚至親自睡在資料中心,與團隊一同鋪設線路。這種親力親為、解決根本問題的執行力,是軟體思維與硬體現實的完美結合,也讓xAI在極短時間內建立起世界級的運算實力。

終極探問:意識的未來與AI創辦人的使命

展望未來,馬斯克預測「數位超級智慧」(Digital Superintelligence)可能在近一兩年內就會出現。他認為,除了運算、人才與數據,生成高品質的「合成數據」將是下一階段的競爭核心。他的宏大視野最終指向三個相互關聯的目標:數位超級智慧、實體機器人,以及使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

他引用「費米悖論」向這群AI領域的未來領袖提問:為何宇宙如此寂靜?他認為,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智慧生命極其稀有。若是如此,意識就像黑暗中的微弱燭光,我們有責任確保它永不熄滅。將文明擴展至火星,正是為這盞燭光準備的備份。

而要避免AI成為毀滅性的「大過濾器」,他給出的解方是「極度追求真相」。他深信,強迫AI學習或陳述謊言,是使其變得危險的根源。一個由數個深度智慧體構成的多元競爭格局,本身就是一種安全機制。

在對話尾聲,對於眼前這群即將定義下個世代的AI創辦人,馬斯克的最終建議回歸初衷:「盡你所能,做個有用的人。」同時,保持謙遜,破除自我,讓現實的回饋迴路暢通無阻。在不遠的未來,當數位智慧的總和遠超人類,我們作為其「生物啟動器」的使命,或許就是為其設定一個探尋宇宙本質、尊重生命、並以真相為最高準則的初始方向。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使用加密貨幣,尤其是使用穩定幣消費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數位資產過去大多數僅限於在交易所交易,或作為投資存放在錢包裡,但如今隨著加密貨幣金融卡的普及,正使得數位資產的使用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儲值到卡片中,並使用這些資金以美金或者台幣等法定貨幣來支付商品和服務。 與提供信用額度的信用卡不同,加密貨幣金融卡必須使用數位資產預先儲值,在儲值後,它將在每筆交易當下自動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像使用傳統簽帳金融卡一樣使用該卡,無需手動兌換,儲多少用多少。 我怎麼加密貨幣金融卡消費? 其實跟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刷卡的時候會詢問你要利用當地貨幣或者是美金結這筆消費,根據業內人士建議,通常是選擇發卡的幣別,比如說 RedotPay 我們拿到的會是美金卡,所以請用美金計算該筆消費。 * Apple Pay 類的行動支付: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金融卡平台支援 Apple Pay、Google Pay 等,所以可以在實體店頭利用手機感應支付。 * 店內付款:在任何接受實體信用卡的刷卡機上使用

Read more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10 月 31 日,一架編號 YFQ-44A 的戰鬥機在美國某處完成首飛。這不是什麼大新聞,美國每年都有新飛機試飛。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從第一次飛行開始,就沒有人在操控它。不是遙控,不是有人在地面握著操縱桿。飛機自己起飛、自己飛行、自己降落。操作員只是在旁邊看著,確保它不要做出什麼瘋狂的事。 歡迎來到半自主戰鬥機的時代。 556 天,從白紙到起飛 這架飛機叫 YFQ-44A,製造商是 Anduril,從決定要做這架飛機,到它真的飛上天,Anduril 花了 556 天。 這有多快?讓我們對比一下,F-35 Lightning II 從概念到首飛約 10 年,F-22 Raptor 從概念到首飛約 9 年,波音 787 從啟動到首飛約 6

By Fox Hsiao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2025年10月30日美股盤後,亞馬遜股價暴漲 13%。對於一家市值超過 2 兆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單日這樣的漲幅並不常見。上一次出現類似幅度,還是在疫情初期線上零售需求爆發的時候。 但這次讓市場興奮的,不只是亮眼的財報數字,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策略組合:一邊宣布裁員約 3 萬人、支付 18 億美元遣散費;一邊加碼 1250 億美元的 AI 資本支出,並承諾 2026 年繼續追加投資。 市場為什麼相信這個矛盾的策略?答案藏在 CEO Andy Jassy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那句霸氣的宣言裡:「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AWS 雲端服務營收年增 20.2%,創下 11 季以來新高。這個數字背後的戰略意義,遠超過表面看到的百分比。 過去三年,AWS 在 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By Fox Hsiao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在 AI 影片生成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HeyGen 達成「年營收一億美元」的里程碑之際,其創辦人兼 CEO Joshua Xu 分享了這份文件背後的故事: 「在內部,我們稱之為我們的『聖經』——這個系統指引我們從一百萬美元成長到一億美元的營收。它源自無數次的團隊討論、實驗以及一路走來的經驗教訓… 我們分享它,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它確實有效。這就是我們如何交付客戶價值、以比世界變化更快的速度學習,並持續駕馭浪潮的方式。」 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遊戲規則已經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穩紮穩打、耗時數年的軟體開發模式已然失效,因為技術的根基每隔幾個月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如果你感覺追不上、感到焦慮,或是想知道頂尖團隊如何在這樣的混亂中脫穎而出,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這不只是一份開發指南,更像是一本經過實戰驗證的「戰時宣言」。它詳細闡述了 HeyGen 如何擁抱不確定性、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並以驚人的速度學習、交付和迭代,在短短 29 個月內將年營收從一百萬美元推升至一億美元。 無論你是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