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 Hsiao

Taiwan
Fox Hsiao
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Y Combinator 的 AI 新創學校,與滿場懷抱夢想的創業者,分享他從一個對科技痴迷的少年,到引領全球 AI 革命的心路歷程。這場深度對談不僅回溯 ChatGPT 的起源,更揭示人工智慧的下一步,以及人類與機器互動的全新可能。 源起: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 回顧 2015 年,創辦 OpenAI 的決定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賭注。Altman 坦言,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挑戰「人工通用智慧」(AGI)這個目標,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全世界 99% 的人都認為我們瘋了」,他回憶道。當時,DeepMind 已遙遙領先,而 OpenAI 團隊僅有數名研究員,圍坐在白板前苦思論文題目,對於產品、營收、

By Fox Hsiao
「萬物皆可作弊」被哥倫比亞大學退學的 21歲狂人 Roy Lee ,如何讓 a16z 掏出1500萬美元

「萬物皆可作弊」被哥倫比亞大學退學的 21歲狂人 Roy Lee ,如何讓 a16z 掏出1500萬美元

在Molly O’Shea 的節目《Sourcery》最新的一集節目中,邀請到的是年僅 21 歲、剛獲得頂級創投 a16z 千萬美元注資的新創 Cluely 創辦人 Roy Lee,他在這場訪談中說明了他是如何巧妙地將產品創新、極端行銷與宏大野心熔於一爐,並成功說服最頂尖的投資人,為這場看似瘋狂的豪賭下注。 產品核心:從哥倫比亞退學單挑科技巨頭的「作弊」原罪 面對 Molly O’Shea 對產品本質的探詢,Roy Lee 清晰闡述其核心理念。他認為,當前主流的 AI 互動模式,例如將問題複製貼上到 ChatGPT 這類獨立視窗,本質上是種限制。它打斷了使用者的工作流程,顯得既不直覺也無效率。Cluely 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運行於電腦桌面、近乎透明的螢幕浮層,讓 AI 成為一個無縫整合的「夥伴」

By Fox Hsiao
AI大神 Karpathy:軟體3.0時代來臨!AI 正在如何顛覆我們對程式設計的全部認知?

AI大神 Karpathy:軟體3.0時代來臨!AI 正在如何顛覆我們對程式設計的全部認知?

軟體演進三階段:從 1.0 到 3.0 的典範轉移 Karpathy 首先提出一個宏大的框架,將軟體的演進劃分為三個世代: 軟體 1.0,是我們最熟悉的樣貌。工程師使用 Python、C++ 等程式語言,一字一句地撰寫明確指令,建構出我們今日數位世界的骨架。從作業系統到應用程式,所有邏輯都源於人類的智慧結晶,存放於 GitHub 這類的程式碼寶庫中。 軟體 2.0,伴隨深度學習的興起而誕生。其核心不再是人類編寫的指令,而是神經網路的「權重 (weights)」。我們不再直接「寫」程式,而是透過精心建構的資料集與優化器,去「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程式,也就是訓練完成的神經網路模型。Hugging Face 這類平台,便如同軟體 2.0 時代的 GitHub,

By Fox Hsiao
馬斯克: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 NPC

馬斯克:我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是不是 NPC

在由全球頂尖新創加速器Y Combinator(YC)舉辦,匯集兩千五百位AI領域菁英學子的「人工智慧新創學校」(AI Startup School)上,YC總裁暨執行長Garry Tan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進行一場深度對話。這不僅是一次訪談,更像是一場橫跨數個世代的創業精神傳承。馬斯克以其非凡的經歷,為台下這群未來的創辦人,剖析他如何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成長為同時撼動地球與太空的科技巨擘,其核心始終圍繞著兩個不變的信念:「創造有用之物」與「第一原理思維」。 起點:從打造「有用的東西」開始,而非追求偉大 馬斯克開宗明義便向這群頂尖學子坦言,他最初的動力並非來自改變世界的宏願,而是一個更務實的念頭:「嘗試做出有用的東西」。回溯至1995年,面對攻讀史丹佛博士或投身網路浪潮的抉擇,他選擇後者,休學創辦Zip2。這段今日看來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對台下抱持創業夢想的年輕工程師而言,卻是無比真實的起點:睡在辦公室、去YMCA盥洗、甚至自己動手鑽洞牽網路線。 他從Zip2學到最寶貴的一課,是關於「控制權」。當時公司的投資者與客戶多為傳統媒體,其思維框架限制技術的潛能。

By Fox Hsiao
兩週股價從 31 塊飆漲到 200 塊的 Circle,Coinbase 才是最大獲利者?

兩週股價從 31 塊飆漲到 200 塊的 Circle,Coinbase 才是最大獲利者?

以下內容主要是「硅谷 101 E196|稳定币之战:Circle崛起之路与传统金融入局的新势力角逐 」的內容,推薦所有對穩定幣有興趣的人收聽。 美元穩定幣 USDC 的母公司 Circle 在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首兩日股價一度飆漲近四倍,市值突破兩百億美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場資本盛宴不僅是一家加密企業的成功,更像一枚信號彈,正式宣告全球穩定幣的商業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這場競賽的參與者,橫跨華爾街傳統金融巨頭、矽谷科技公司,以及加密原生勢力,而美國國會正在推進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則成為左右戰局最關鍵的變數。 本集深入剖析 Circle 的崛起之路、與交易所 Coinbase 複雜的共生關係、主要競爭對手 USDT 的獨特獲利模式,並展望穩定幣在未來全球支付體系中的宏大前景。 一、監管清晰化預期:Circle 上市引爆市場熱情的催化劑 Circle 上市之所以獲得市場狂熱追捧,核心原因在於「預期」。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即將通過的《天才法案》,會為穩定幣提供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過去,

By Fox Hsiao
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評估穩定幣機會避免賠錢,傳統銀行業的滅絕級事件

穩定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評估穩定幣機會避免賠錢,傳統銀行業的滅絕級事件

原文 Assume The Position / 原作者 Arthur Hayes 雖然 Circle 的執行長 Jeremy Allaire 不得不聽從他的「老爹金主」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的指示「就位」,但我希望對於那些在公開股票市場交易任何與「穩定幣」相關標的的人來說,這篇文章可以防止當促銷者將狗屎塞入毫無頭緒的賭徒屁股時,你們的括約肌迅速擴張。有了這個前言,我將開始討論穩定幣市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資本市場中,專業加密貨幣交易員有些獨特,因為要生存和發展,需要深入了解資金如何在整個全球法定貨幣銀行體系中流動。股票選擇者或外匯賭徒不需要知道股票和/或貨幣是如何結算和轉帳的。經紀人(必須使用其服務進行交易)會在幕後默默地提供這項服務。 首先,購買你的第一個比特幣並不容易;不清楚什麼是最好和最安全的選擇。對大多數人來說,至少在我 2013 年開始涉足加密貨幣時,第一步是直接將法幣電匯給另一個人,或支付實體現金,從他們那裡購買比特幣。 然後,你會進階到在交易所交易,交易所提供雙向市場,

By Fox Hsiao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使用加密貨幣,尤其是使用穩定幣消費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數位資產過去大多數僅限於在交易所交易,或作為投資存放在錢包裡,但如今隨著加密貨幣金融卡的普及,正使得數位資產的使用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儲值到卡片中,並使用這些資金以美金或者台幣等法定貨幣來支付商品和服務。 與提供信用額度的信用卡不同,加密貨幣金融卡必須使用數位資產預先儲值,在儲值後,它將在每筆交易當下自動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像使用傳統簽帳金融卡一樣使用該卡,無需手動兌換,儲多少用多少。 我怎麼加密貨幣金融卡消費? 其實跟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刷卡的時候會詢問你要利用當地貨幣或者是美金結這筆消費,根據業內人士建議,通常是選擇發卡的幣別,比如說 RedotPay 我們拿到的會是美金卡,所以請用美金計算該筆消費。 * Apple Pay 類的行動支付: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金融卡平台支援 Apple Pay、Google Pay 等,所以可以在實體店頭利用手機感應支付。 * 店內付款:在任何接受實體信用卡的刷卡機上使用

By Fox Hsiao
90億美金獨角獸 Cursor CEO:我們尋找的不是碼農,而是有品味的創造者

90億美金獨角獸 Cursor CEO:我們尋找的不是碼農,而是有品味的創造者

本集 Y Combinator 的掌舵手 Garry Tan 對話的主角,是 AnySphere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Michael Truell。他所打造的 AI 輔助程式開發平台 Cursor,正掀起一場寧靜卻深刻的革命。成立僅僅 20 個月,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便衝破一億美元,公司估值飆升至 90 億美元。 在這場由 Garry Tan 主持的深度訪談中,Truell 揭示的並非僅是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而是一個更為顛覆性的宏大願景:一個「後程式碼時代」的到來,一個程式開發的典範即將被徹底改寫的未來。 Truell 與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結識的夥伴們,正大膽地押注一個夢想——將軟體創造這門複雜的工藝,從逐行敲打程式碼的傳統模式,進化到更高維度的「意圖驅動」時代。開發者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想法,AI 便能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軟體功能。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對創造力的一次解放。

By Fox Hsiao
Figure 機器人「快思慢想」的一小時物流處理影片

Figure 機器人「快思慢想」的一小時物流處理影片

新創公司 Figure 推出的 Helix 模型,正將人形機器人的能力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下是他們推出的一小時影片,我覺得這很像是某種的 1 小時 ASMR 版影片 XDDD Figure 將 Helix 定位為一種通用的「視覺-語言-行動」(Vision-Language-Action, VLA) 模型。它革新了機器人的感知、語言理解和運動控制方式,讓機器人能克服許多過去難以解決的挑戰。Helix 的出現,標誌著人形機器人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要的「第一次」突破: * 控制全身、動作靈巧: Helix 是第一個能高速、連續控制整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 (包括手腕、軀幹、頭部、甚至獨立的手指) 的 VLA 模型。機器人不再只是僵硬的執行者,而是能做出更自然、細膩的動作。 * 聽懂人話,什麼都能撿: 配備 Helix 的 Figure

By Fox Hsiao
🏗️ 馬斯克:每年造千艘火箭!SpaceX 星艦解鎖四大關鍵技術,打造人類「跨行星文明」!

🏗️ 馬斯克:每年造千艘火箭!SpaceX 星艦解鎖四大關鍵技術,打造人類「跨行星文明」!

在這場由馬斯克親自主持的大會中,我們得以深入了解這場太空革命的核心——位於德州的「星際基地」(Starbase),以及他對人類未來的太空藍圖。 這個被馬斯克稱為「火星之門」的基地,從幾年前的一片荒蕪沙洲,短短數年內躍升為一座功能齊備的太空城。馬斯克驕傲地指出,這裡不僅是全球最大火箭的生產與發射中心,更是一個為未來火星移民而生的嶄新城市,甚至是數十年來美國首座全新規劃建造的城市。令人振奮的是,這個基地並非遙不可及的神秘禁區,透過公路,任何人都能近距離親眼見證這場由馬斯克領導、正在進行的太空史詩。 從荒蕪到「太空城」:馬斯克定義的驚人製造規模 訪談中,馬斯克特別強調了星際基地的建設速度與規模。他透露,目前每兩三週就能打造一艘星艦,而他為團隊設下的遠期目標更是驚人——每年生產數千艘星艦,平均一天要產出三艘!馬斯克坦言,這個數字放在太空產業看似瘋狂,但與其他產業(例如特斯拉的汽車產量)相比,儘管產品複雜度不同,單從產量或噸位來看,他相信人類的製造能力絕對能夠達成。這種前所未有的規模製造能力,正是馬斯克實現大規模太空移民願景的基石。 為何要移民火星?馬斯克對「跨行星文明」韌性的堅持

By Fox Hsiao
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65億美金收購 Jony Ive 公司 LoveFrom ,擘劃未來人機新境界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與設計巨擘 Jony Ive(及其設計公司 LoveFrom)——於兩年前展開了秘密合作。他們的對話,始於共同的友誼、好奇心與對科技價值的深思,並聚焦於「AI 的未來發展」與「下一代電腦的樣貌」。Sam 稱讚 Jony 是他遇過「最有深度的思想家」,能提出「無人能比」的點子;而 Jony 則推崇 Sam 為一位「罕見的遠見之士」,即使肩負重責大任,仍保持著「令人深受啟發的謙遜與好奇心」。 這些跨領域的思辨,迅速從概念演變成具體的設計方案。為了將這些被形容為「重要、有用、樂觀且鼓舞人心」的想法化為實體產品並進行大規模製造,他們意識到必須成立一個全新的組織。於是在大約一年前,Jony Ive 攜手曾在蘋果硬體領域貢獻卓著的多位資深夥伴——Scott Cannon、Evans

By Fox Hsiao
AI 教父約書亞·班吉歐:防範 AI 滅絕人類,我們所剩時間不多

AI 教父約書亞·班吉歐:防範 AI 滅絕人類,我們所剩時間不多

約書亞·班吉歐 (Yoshua Bengio),這位在深度學習領域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見證了 AI 如何從連辨識手寫字都吃力,到如今能處理複雜語言、甚至展現初步規劃能力。然而,正是這驚人的進步速度,讓他從最初的樂觀應用者,轉變為大聲疾呼風險的警世者。 班吉歐教授開場時,用他兒子和孫子學習認字的溫馨小故事,點出了人類學習與智慧的潛能。但他話鋒一轉,指出今日的 AI,其快速發展的能力(他用一個不斷延伸的符號來比喻),正與人類的自主性和快樂產生潛在衝突。 他坦言,早期的 AI 研究者,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低估了 AI 的發展速度,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原本以為是幾十年後的事,沒想到幾年內就實現了許多突破。這讓他警覺,我們似乎還沒準備好應對這些未知的局面。 能力之外:真正令人憂心的「自主決策」 班吉歐教授強調,目前大家討論 AI 風險,常聚焦在「通用人工智慧」(AGI) 何時會出現,但其實有個更迫切、更具體的威脅,那就是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