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股價從 31 塊飆漲到 200 塊的 Circle,Coinbase 才是最大獲利者?

兩週股價從 31 塊飆漲到 200 塊的 Circle,Coinbase 才是最大獲利者?

以下內容主要是「硅谷 101 E196|稳定币之战:Circle崛起之路与传统金融入局的新势力角逐 」的內容,推薦所有對穩定幣有興趣的人收聽。


美元穩定幣 USDC 的母公司 Circle 在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首兩日股價一度飆漲近四倍,市值突破兩百億美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場資本盛宴不僅是一家加密企業的成功,更像一枚信號彈,正式宣告全球穩定幣的商業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這場競賽的參與者,橫跨華爾街傳統金融巨頭、矽谷科技公司,以及加密原生勢力,而美國國會正在推進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則成為左右戰局最關鍵的變數。

本集深入剖析 Circle 的崛起之路、與交易所 Coinbase 複雜的共生關係、主要競爭對手 USDT 的獨特獲利模式,並展望穩定幣在未來全球支付體系中的宏大前景。

一、監管清晰化預期:Circle 上市引爆市場熱情的催化劑

Circle 上市之所以獲得市場狂熱追捧,核心原因在於「預期」。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即將通過的《天才法案》,會為穩定幣提供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過去,穩定幣始終遊走在灰色地帶,其法律定性不明,使得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望而卻步。一旦法案落地,無論最終條款細節如何,監管的確定性本身就會為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吸引海量傳統資金與機構用戶進場。

訪談嘉賓預測,在監管框架確立後,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有望在 2028 年達到 2 兆美元,甚至有樂觀者如微策略(MicroStrategy)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喊出 10 兆美元的願景。在這樣龐大的市場潛力面前,作為美國合規穩定幣龍頭的 Circle,自然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稀缺標的。

此外,《天才法案》中對境外穩定幣發行商的「長臂管轄」條款,被視為可能重塑市場格局的關鍵。該法案要求,任何服務美國用戶的美元穩定幣,都必須接受美國監管,或在受美國認可的同等監管水平國家運營。這項規定無疑是針對目前市佔率超過六成的離岸穩定幣龍頭 USDT(Tether)。若嚴格執行,美國甚至有權凍結其美元儲備。這將迫使過往藉由監管套利而野蠻生長的 USDT 必須走向合規,從而讓 Circle 這類「乖學生」獲得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Coinbase 與 Circle:一紙「不平等條約」下的深度捆綁

要理解 Circle,就必須理解它與美國最大合規交易所 Coinbase 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USDC 最初於 2018 年由兩家公司成立的合資財團「Center」共同推出。對於一個新生的穩定幣,最大的挑戰是取得「信任」與「流通性」,而 Coinbase 恰好提供這兩項最關鍵的資源。Coinbase 的品牌背書與龐大用戶流量,是 USDC 能在眾多合規穩定幣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然而,這種共生關係的代價極其高昂。2023 年,為準備上市,Circle 收購 Coinbase 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權,讓 USDC 發行權完全回歸 Circle。但雙方簽訂一份新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被部分市場人士戲稱為「不平等條約」。

根據協議內容,Coinbase 雖僅貢獻 USDC 約 22% 的持有量,卻能獲取 Circle 約 56% 的收入作為「推廣費用」。從 Circle 的財報可見,去年其 16 億美元的總收入中,有近 9 億美元支付給 Coinbase。這筆費用讓 Coinbase 有能力向其平台上的 USDC 持有者提供高達 4% 甚至 12% 的利息,變相繞過《天才法案》可能禁止發行商直接付息的規定。

這份協議的魔鬼細節在於,只要 Coinbase 達成特定的 KPI 指標,協議便可無限次自動續約三年,Circle 幾乎沒有單方面終止的權利。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Circle 的盈利能力將持續受到 Coinbase 的嚴重制約。儘管代價沉重,但這份協議是 Circle 能夠存活並壯大的歷史必然,也凸顯在穩定幣戰爭中,掌握通路的一方擁有何等巨大的話語權。

三、龍頭 USDT 的煉金術:風險與利潤並存的野蠻模式

相較於 Circle 的合規路徑,市場龍頭 USDT 的獲利模式則展現另一種風景。USDT 的母公司 Tether,常被形容為加密世界的「不倒翁」,其獲利能力遠超 Circle。去年 Tether 公布的淨利潤高達 140 億美元,其祕密就藏在它的儲備金結構中。

根據其最新披露,USDT 的儲備金僅有約 82% 符合《天才法案》要求的美國短債、現金等高流動性資產。剩下 18% 的「不合規」資產,才是其超額利潤的核心來源。這部分資產包含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黃金、對外抵押貸款,甚至還有對其他公司的股權投資。

換言之,Tether 運用用戶的儲備金進行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這在傳統金融中是絕不允許的。它將用戶的 1 美元,拆分成 82 美分的安全墊,以及 18 美分的創投基金。正是這 18% 的「野蠻操作」,為 Tether 帶來了驚人的超額收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Tether 已成功與美國的政治資本結合。美國前商務部長的家族不僅是 Tether 的重要經紀商,也與其在其他投資項目上有深度合作。這種政商關係,可能成為它應對未來監管挑戰的保護傘。Tether 的策略似乎是:早期靠不合規業務累積雄厚資本,如今則挾帶資本與政治資源,逐步向合規靠攏,形成一個難以撼動的複合體。

四、未來戰場:支付場景將是穩定幣的終極藍海

穩定幣的未來,絕不僅限於加密貨幣交易所內的交易媒介。真正的星辰大海,在於改造全球數十兆美元的支付與清算市場。訪談嘉賓提出「兩級火箭」的發展路徑:

第一級火箭:To B 的陽光化支付場景

當前的跨境支付、國際貿易、薪資發放等,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穩定幣技術可以作為底層清算工具,無縫嵌入現有金融體系。用戶甚至不需要知道穩定幣的存在,就能享受即時、低成本的全球支付。例如,一位在香港工作的菲律賓移工,可以透過便利商店的 App 將港幣匯回家,後台實際運作的是穩定幣清算,但用戶體驗與傳統匯款無異。在這個領域,擁有廣大商戶網路的支付公司如 Stripe、PayPal,以及傳統銀行聯盟,都具備巨大優勢。

第二級火箭:萬物上鏈的交易場景

隨著監管對資產代幣化(STO)的放寬,未來房地產、藝術品、公司股權等現實世界資產都可能上鏈交易,這將引爆新一輪的交易需求,穩定幣將成為這一切的基礎計價與結算單位。

在可預見的未來,穩定幣的競爭將極度激烈。除了 Circle 與 Tether 的對決,PayPal 發行的 PYUSD、Stripe 支持的 USDB、華爾街銀行聯盟的自有穩定幣,乃至於與川普家族關聯的 USD1,都將憑藉各自的通路與資源優勢加入戰局。

最終,穩定幣的成功普及,或許不是讓每個人都學會使用加密錢包,而是讓它成為像網路協定一樣,在幕後默默驅動全球金融體系高效運轉的「隱形基礎設施」。當使用者透過 AI 語音助理下達一條「支付帳單」或「購買股票」的指令時,背後完成清算的,可能就是這些身處激烈戰場中的數位美元。這場始於交易所的戰爭,其終局將深刻改變我們每個人的金融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使用加密貨幣,尤其是使用穩定幣消費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數位資產過去大多數僅限於在交易所交易,或作為投資存放在錢包裡,但如今隨著加密貨幣金融卡的普及,正使得數位資產的使用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儲值到卡片中,並使用這些資金以美金或者台幣等法定貨幣來支付商品和服務。 與提供信用額度的信用卡不同,加密貨幣金融卡必須使用數位資產預先儲值,在儲值後,它將在每筆交易當下自動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像使用傳統簽帳金融卡一樣使用該卡,無需手動兌換,儲多少用多少。 我怎麼加密貨幣金融卡消費? 其實跟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刷卡的時候會詢問你要利用當地貨幣或者是美金結這筆消費,根據業內人士建議,通常是選擇發卡的幣別,比如說 RedotPay 我們拿到的會是美金卡,所以請用美金計算該筆消費。 * Apple Pay 類的行動支付: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金融卡平台支援 Apple Pay、Google Pay 等,所以可以在實體店頭利用手機感應支付。 * 店內付款:在任何接受實體信用卡的刷卡機上使用

Read more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Anduril YFQ-44A 半自主無人機完成首次飛行

10 月 31 日,一架編號 YFQ-44A 的戰鬥機在美國某處完成首飛。這不是什麼大新聞,美國每年都有新飛機試飛。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從第一次飛行開始,就沒有人在操控它。不是遙控,不是有人在地面握著操縱桿。飛機自己起飛、自己飛行、自己降落。操作員只是在旁邊看著,確保它不要做出什麼瘋狂的事。 歡迎來到半自主戰鬥機的時代。 556 天,從白紙到起飛 這架飛機叫 YFQ-44A,製造商是 Anduril,從決定要做這架飛機,到它真的飛上天,Anduril 花了 556 天。 這有多快?讓我們對比一下,F-35 Lightning II 從概念到首飛約 10 年,F-22 Raptor 從概念到首飛約 9 年,波音 787 從啟動到首飛約 6

By Fox Hsiao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亞馬遜股價暴漲 13% ,CEO 霸氣宣言:「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2025年10月30日美股盤後,亞馬遜股價暴漲 13%。對於一家市值超過 2 兆美元的科技巨頭來說,單日這樣的漲幅並不常見。上一次出現類似幅度,還是在疫情初期線上零售需求爆發的時候。 但這次讓市場興奮的,不只是亮眼的財報數字,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策略組合:一邊宣布裁員約 3 萬人、支付 18 億美元遣散費;一邊加碼 1250 億美元的 AI 資本支出,並承諾 2026 年繼續追加投資。 市場為什麼相信這個矛盾的策略?答案藏在 CEO Andy Jassy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那句霸氣的宣言裡:「我們增加產能有多快,變現就有多快。」 AWS 雲端服務營收年增 20.2%,創下 11 季以來新高。這個數字背後的戰略意義,遠超過表面看到的百分比。 過去三年,AWS 在 Google Cloud 和 Microsoft

By Fox Hsiao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29 個月年營收破億美金,在 AI 時代打造產品:HeyGen 的聖經心法

在 AI 影片生成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HeyGen 達成「年營收一億美元」的里程碑之際,其創辦人兼 CEO Joshua Xu 分享了這份文件背後的故事: 「在內部,我們稱之為我們的『聖經』——這個系統指引我們從一百萬美元成長到一億美元的營收。它源自無數次的團隊討論、實驗以及一路走來的經驗教訓… 我們分享它,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它確實有效。這就是我們如何交付客戶價值、以比世界變化更快的速度學習,並持續駕馭浪潮的方式。」 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遊戲規則已經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穩紮穩打、耗時數年的軟體開發模式已然失效,因為技術的根基每隔幾個月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如果你感覺追不上、感到焦慮,或是想知道頂尖團隊如何在這樣的混亂中脫穎而出,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這不只是一份開發指南,更像是一本經過實戰驗證的「戰時宣言」。它詳細闡述了 HeyGen 如何擁抱不確定性、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並以驚人的速度學習、交付和迭代,在短短 29 個月內將年營收從一百萬美元推升至一億美元。 無論你是產品經理、工程師、設計師,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