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Y Combinator 的 AI 新創學校,與滿場懷抱夢想的創業者,分享他從一個對科技痴迷的少年,到引領全球 AI 革命的心路歷程。這場深度對談不僅回溯 ChatGPT 的起源,更揭示人工智慧的下一步,以及人類與機器互動的全新可能。


源起: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

回顧 2015 年,創辦 OpenAI 的決定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賭注。Altman 坦言,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挑戰「人工通用智慧」(AGI)這個目標,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全世界 99% 的人都認為我們瘋了」,他回憶道。當時,DeepMind 已遙遙領先,而 OpenAI 團隊僅有數名研究員,圍坐在白板前苦思論文題目,對於產品、營收、商業模式皆毫無頭緒。

然而,正是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宏大願景,成為吸引頂尖人才的磁石。

Altman 指出,當一個使命足夠瘋狂、意義非凡,且前無古人時,反而能號召到那 1% 真正理解其價值、卻無處可去的菁英。這群人相信「規模法則」(Scaling Laws)的潛力——亦即投入更多運算資源與資料,就能讓模型能力呈指數級增長。這個當時備受質疑的逆向押注,最終證明是通往成功的關鍵鑰匙。所有偉大的事業皆始於微時,但創業者必須從第一天起,就懷抱一個能夠呈指數級擴張的宏大藍圖。

演進:從強化版搜尋到全能 AI 夥伴

Altman 剖析,AI 技術的演進正經歷一個關鍵轉折點。在過去,ChatGPT 對多數使用者而言,像是一個「強化版搜尋引擎」,能快速整理資訊、回答問題。但如今,隨著模型能力大幅提升、API 成本急遽下降,以及強大開源模型的問世,一個全新的典範正在成形。

這個新典範的核心是「智能代理」(Agent)。未來的 AI 不再是被動等待指令的工具,而是一個能「主動」為你執行任務的夥伴。Altman 描繪的藍圖是:一個具備「記憶」功能的 AI,能持續學習你的偏好與脈絡,串連你所有的數位裝置與資料,在背景全天候運作。它會在最恰當的時機提醒你、為你處理事務,甚至能即時編寫程式碼,為你的特定需求打造一個全新的應用程式。

這個願景的實現,不僅仰賴雲端龐大的運算能力,也需要本地端裝置的協作。Altman 樂見強大的模型能在個人電腦或手機上運行,這不僅能分擔 OpenAI 堪稱全球最昂貴的基礎設施成本,更能實現更即時、更個人化的體驗。

未來:重塑人機互動與實體世界

要讓這個全能 AI 夥伴真正融入生活,勢必需要全新的互動介面。Altman 認為,人類與電腦的互動方式在過去五十年只經歷兩次重大革命:第一次是鍵盤、滑鼠與螢幕;第二次是觸控與智慧型手機。而 AI 將催生第三次革命。
他透露,這正是 OpenAI 與蘋果前傳奇設計長 Jony Ive 合作的原因。未來的介面將趨近「隱形」,語音將成為主要互動方式,使用者不再需要應付手機上雜亂的通知與圖示,而是能完全信任一個在背景無縫運作的系統,它會精準地呈現必要資訊、輔助決策,並在你授權下採取行動。

當這個具備深度推理、多模態(視覺、語音)能力的「大腦」趨於成熟,下一步便是賦予它「身體」。Altman 預言,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他想像的未來是,訂閱頂級 AI 服務的同時,用戶會免費獲得一台人形機器人。他甚至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當第一批機器人被製造出來後,它們能否投入礦場、工廠、港口,打造一個「自我複製」的全自動化供應鏈,從而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滿足全球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這項結合 AI 智慧與機器人實體的技術,將根本性地重塑製造業與全球經濟。

給創業者的箴言:在逆風中建立壁壘

對於台下數千位創業者,Altman 給出最懇切的建議。他直言,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的最佳時機,因為劇烈的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然而,他也提醒,創業者不應嘗試打造一個「山寨版 ChatGPT」。OpenAI 會傾盡全力將自家的聊天助手做到極致,與巨頭在其核心領域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

真正的機會在於那些尚未被探索的領域。創業者應利用 OpenAI 提供的平台與 API,去打造專精於特定領域的應用,建立獨特的競爭壁壘。Altman 強調,當所有人都朝同一個方向奔跑時,真正的突破往往發生在無人問津的角落。先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下,花時間打磨產品、累積數據、建立品牌與社群,這才是新創公司長期的護城河。

他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堅持逆向思考的艱辛。當他收到偶像馬斯克(Elon Musk)批評 GPT-1「什麼都不是」的郵件時,那種自我懷疑的衝擊是巨大的。但他強調,創業的本質就是一場漫長的韌性考驗。學會在逆境中相信自己的直覺,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重新站起,這種能力遠比亮麗的履歷更為重要。在招募人才時,他也更看重一個人的「成長斜率」與執行力,而非僅僅是過去的職位與學歷。

最終,Altman 以一個充滿科技樂觀主義的願景作結。他深信,智慧與能源是驅動人類文明富足的兩大基石。當 AI 如同電力般源源不絕,科學發現的速度將會倍增,人類社會的生活品質也將迎來飛躍。這場由 AI 引領的變革,其過程或許比想像中更艱辛,但其成果,也將遠比我們所能夢想的更加美好。而眼前這群創業者,正是親手實現這個未來的主力軍。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使用加密貨幣,尤其是使用穩定幣消費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數位資產過去大多數僅限於在交易所交易,或作為投資存放在錢包裡,但如今隨著加密貨幣金融卡的普及,正使得數位資產的使用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儲值到卡片中,並使用這些資金以美金或者台幣等法定貨幣來支付商品和服務。 與提供信用額度的信用卡不同,加密貨幣金融卡必須使用數位資產預先儲值,在儲值後,它將在每筆交易當下自動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像使用傳統簽帳金融卡一樣使用該卡,無需手動兌換,儲多少用多少。 我怎麼加密貨幣金融卡消費? 其實跟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刷卡的時候會詢問你要利用當地貨幣或者是美金結這筆消費,根據業內人士建議,通常是選擇發卡的幣別,比如說 RedotPay 我們拿到的會是美金卡,所以請用美金計算該筆消費。 * Apple Pay 類的行動支付: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金融卡平台支援 Apple Pay、Google Pay 等,所以可以在實體店頭利用手機感應支付。 * 店內付款:在任何接受實體信用卡的刷卡機上使用

Read more

軟體正在吞噬你的薪水?當「人事成本」成為科技巨頭的下一個蛋糕

軟體正在吞噬你的薪水?當「人事成本」成為科技巨頭的下一個蛋糕

「全球軟體即服務(SaaS)市場,每年產值約3000億美元。單單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卻是13兆美元。」當這兩個數字並排出現,一種令人不安的失衡感油然而生。過去十年,我們習慣於「軟體吞噬世界」的宏大敘事,但我們可能都看錯重點。軟體真正的野心,從來不只是數位化世界,而是要直接成為世界運轉的動力。 軟體現在追求的終極大獎,是勞動力市場。 這不僅是一個趨勢預測,這是一場已經開始的典範轉移。過去數十年建立的軟體帝國,其商業模式的地基正在龜裂。一個全新的物種正在崛起,它們不賣工具,它們直接提供勞務。它們不向企業的「資訊預算」伸手,它們瞄準的是更龐大、更根本的「人事成本」。這場變革的核心,是AI,而它首先要顛覆的,就是軟體產業本身。 從檔案櫃到雲端,軟體不曾真正改變什麼 讓我們先回到過去,理解軟體產業那價值2.2兆美元的市值,究竟從何而來。答案或許有些乏味:檔案櫃。是的,幾十年來,軟體產業最核心的業務,就是把物理世界的檔案櫃,變成數位世界的資料庫。 「幾乎每一家軟體公司,做的都只是把檔案櫃變成資料庫。

By Fox Hsiao
《苦澀的教訓》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苦澀的教訓》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如果我們能理解一隻松鼠,我們幾乎就走完通往智慧的所有道路。」 這句斷言,不像出自一位電腦科學家之口,更像是一位探索自然的哲學家。然而,說這話的正是 Richard Sutton,當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奠基者,也是新科圖靈獎得主。 當全世界為那些能上月球、造晶片的語言模型歡呼,認為它們是通往通用人工智慧(AGI)最清晰的路徑時,Sutton 卻選擇轉身,潑下一盆名為「現實」的冷水。他並非否定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驚人成就,而是對其背後的哲學提出根本性質疑。 但,這就是智慧的全貌嗎?在他看來,整個領域可能正走在一條風景雖好,卻通往懸崖的死胡同。 1. 模仿,不是學習 — 為何說目前的AI只是個「超級圖書館員」? 這場深刻的典範分歧,始於一個根本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學習」? Sutton 認為,當前大型模型的運作方式,更接近於一種大規模、高擬真度的「模仿」,而非理解。

By Fox Hsiao
矽谷的「中國恐懼症」,為何狂人 Palmer Luckey 認為「殺手機器人」比人類士兵更道德?

矽谷的「中國恐懼症」,為何狂人 Palmer Luckey 認為「殺手機器人」比人類士兵更道德?

「我會說我其實已經贏得這場競爭。」Anduril 創辦人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斬釘截鐵地說。這句話語氣平淡,卻像一顆震撼彈,在訪談中揭示一位矽谷鬼才對未來國防科技的絕對自信。他贏得的,不僅是商業上的合約,更是一場關於國防創新的思想之戰。現在的關鍵,只剩下一個問題:「我們能多快達成目標?這樣夠快嗎?」 歡迎贊助本頻道選題與翻譯:https://buymeacoffee.com/foxh 請訂閱電子報:https://www.anduril.tw/ 時間拉回 2017 年,當時的拉奇剛離開自己創辦、並以天價賣給 Facebook 的虛擬實境公司 Oculus VR。作為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與發明家,他眼前有無數條康莊大道可走,但他卻選擇一條最崎嶇、最不受科技圈待見的路:投身國家安全領域。 「我之所以選擇投入國安領域,是因為我知道自己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拉奇回憶道,「我明白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議題,而且說真的,這份工作不受歡迎,反而讓我更確定非做不可。」當時的他,因為一筆政治捐款而被迫離開

By Fox Hsiao
英特爾「走投無路」?與 NVIDIA世紀大和解!死對頭聯手的驚天內幕,AMD這下慘了?

英特爾「走投無路」?與 NVIDIA世紀大和解!死對頭聯手的驚天內幕,AMD這下慘了?

「要是你的兩個死對頭突然聯手,這絕對是你最不想聽到的消息。」半導體產業的版圖,就在一夕之間風雲變色。當NVIDIA宣布要對昔日的晶片霸主英特爾(Intel)投入五十億美元,並攜手開發客製化產品時,整個業界的空氣彷彿瞬間凝結。這不僅僅是資金的流動,更是一場策略與權力的重新洗牌。這場世紀合作,無疑是近年來半導體領域最驚人的發展。 歡迎贊助本頻道選題與翻譯:https://buymeacoffee.com/foxh 請訂閱電子報:https://www.anduril.tw/ 當敵人成為盟友:Intel的重生之路 這場結盟的背後,充滿著戲劇性的轉折。資深分析師Dylan指出,整個故事「說起來還挺有戲劇性的,事情發展繞了一大圈,英特爾現在反而要向NVIDIA低頭求援。」回顧過去,英特爾與NVIDIA曾是晶片組戰場上不共戴天的死敵,英特爾甚至因反壟斷行為支付過和解金給NVIDIA。然而,時移世易,在AI浪潮的巨大推力下,過去的恩怨顯得微不足道。 英特爾近年在製程技術上遭遇瓶頸,其AI產品線,如高迪(Gaudi)專案,基本上已經宣告失敗,整合式顯示晶片的效能也從未在高端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前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