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hiel 才應該在這期 TIME 封面

Peter Thiel 才應該在這期 TIME 封面
這是我亂合成的

看完 All-in Podcast Naval 在講完整段贊許 Elon Musk 後,神來一筆的讚美 Peter Thiel ,讓我更深的確定 TIME 其實搞錯了,不應該把 Elon 放在封面,而是 Peter Thiel。

從 Peter Thiel 體系影響的公司,你可以看到另一個公司命名的特色,從 Mithril 、Narya、Palantir 以及 Anduril,都是小說魔戒裡的物品。就好像你會看到金箍棒、芭蕉扇、七星劍一般自然。從他的早年經歷可以看出,這種命名傳統源自他對托爾金作品的深厚興趣,據說他曾閱讀《魔戒》超過十遍。

Peter Thiel 在 2016 年是矽谷少數公開支持川普的科技巨頭之一,雖然在第二任川普政府沒有擔任任何角色,但跟他直接相關的人跟事務有 :

  1. JD Vance:Thiel 是JD Vance的早期支持者和投資人,Vance 曾在 Thiel 的秘銀資本工作,助其成功競選俄亥俄州的參議員,後來成為川普的副總統。根據最新資料,Thiel 雖然表示不會在 2024 年的總統競選中提供資金,但他仍然支持川普和 J.D. Vance,Vance 自己曾成立創投公司 Narya 。
  2. David Sacks:另一位 Thiel 的盟友,為川普政府的"AI和加密貨幣沙皇"。兩人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史丹佛時期,他們共同創辦了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義的校園報紙《史丹佛評論》。
  3. Elon Musk:雖然 Thiel 很久以前把 Elon 趕出 PayPal ,但總歸來說,都是泛 Paypal Mafia 的一分子。值得注意的是,PayPal 的創立源於 Thiel 對政府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擔憂。
  4. Project 2025:Thiel 對"Project 2025"有一定影響,這是一個由保守派智庫遺產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領導的計劃,旨在為下一任保守派總統提供一份全面改變政府的藍圖。雖然 Thiel 未直接參與,但其思想和支持的政策方向與該計畫相吻合。
  5. Palantir Technologies: Peter Thiel 是創辦人,直到現在他仍然是公司的主要股東和指引者,Palantir 專注於大數據分析、情報和安全軟件,為政府和商業客戶提供服務。其產品如Palantir Gotham用於軍事和情報分析,Palantir Foundry則應用於企業數據整合和分析,美國軍方是主要客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與政府機構的緊密合作關係,與 Thiel 的自由意志主義立場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6. Anduril Industries: Peter Thiel 透過 Founders Fund 為 Anduril 提供早期資金支持。Anduril專注於國防科技,提供AI驅動的解決方案,如無人機、監控系統和智慧武器。公司致力於將矽谷的創新應用於國防領域,與傳統軍工企業形成競爭,他們其中三位共同創辦人Brian Schimpf、Matt Grimm、Trae Stephens 都在 Palantir 工作過,其中 Matt Grimm 曾經在 Mithril Capital 工作(為 Peter Thiel 創辦的創投公司),Trae Stephens 則仍在 Founders Fund 擔任合夥人。
  7. Thiel Fellows: 2024 Thiel Fellows 得主則是剛剛進去 DOGE ,破解古羅馬卷軸的 Luke Farritor。 Thiel Fellowship(最初名為 20 under 20)旨在幫助 22 歲以下的年輕人輟學,並追求其他工作,例如科學研究、創辦公司或參與社會運動。該獎學金為期兩年,每年提供 20-25 個名額,每位獲得者將獲得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金,以及來自 Thiel 基金會的指導和其他資源。Thiel Fellowship 旨在鼓勵年輕人跳脫傳統教育體制,並透過創業和創新來改變世界。
  8. Founders Fund: Founders Fund 投資了許多成功的新創企業,包括 Airbnb、SpaceX、Lyft 等。
算是人生高光時刻 (?)

以下是 Peter Thiel 的生平簡介

Peter Thiel:從矽谷投資巨擘到政治異議者

Peter Thiel,這位出生於德國的法學博士,以其在科技領域的投資眼光和對政治的積極參與而聞名。他是 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 Palantir Technologies 和 Founders Fund 的創辦者,更是 Facebook 的首位外部投資者。根據 2024 年 7 月的數據,Thiel 估計淨資產為 112 億美元,在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中排名第 212 位。Thiel 的事業版圖橫跨科技、金融和政治,其獨特的思想和爭議性的行為也讓他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  

早年生活與教育

Thiel 於 1967 年 10 月 11 日出生於西德法蘭克福,一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他的父親 Klaus Thiel 是一位化學工程師,曾在多家礦業公司任職,這使得 Thiel 的童年在不斷搬遷中度過,曾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等地居住;;。Thiel 曾在七所不同的小學就讀,並在納米比亞 Swakopmund 一所實施體罰的學校裡度過一段時光。他表示,這種經歷讓他對劃一和規範產生反感,也影響了他日後對個人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支持。Thiel 的父母 instilled in him a strong work ethic and a love of learning。  

Thiel 從小就展現出在數學和西洋棋方面的天賦,曾在加州的數學競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在中學時期就獲得西洋棋「終身大師」的稱號;;。他也熱衷於閱讀科幻小說,尤其是艾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海萊因的作品,同時也是托爾金的忠實粉絲,曾表示自己閱讀《魔戒》超過十遍;。Thiel 創辦的六家公司,包括 Palantir Technologies、Valar Ventures 和 Mithril Capital 等,其名稱都源自托爾金的作品。

Thiel 在史丹佛大學主修哲學,並於 1989 年獲得學士學位。期間,由於史丹佛大學將「西方文化」課程替換為強調多元文化和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課程,Thiel 與 David O. Sacks 共同創辦了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義的校園報紙《史丹佛評論》。之後,Thiel 進入史丹佛法學院深造,並於 1992 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職業生涯

早期事業

Thiel 的職業生涯始於法律界,他曾在美國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擔任法官 James Larry Edmondson 的助理,之後在紐約的 Sullivan & Cromwell 律師事務所擔任證券律師。然而,Thiel 並不滿足於法律工作,不到一年就離開了律師事務所,並於 1993 年加入瑞士信貸,擔任貨幣期權衍生品交易員,同時也為前美國教育部長 William Bennett 擔任演講稿撰寫人。1996 年,Thiel 返回加州,開始了他的風險投資事業。  

PayPal 的誕生

Thiel 在風險投資的早期經歷了一些挫折,但他並沒有放棄。1998 年,他與 Max Levchin 和 Luke Nosek 共同創辦了 Confinity,旨在開發線上支付軟體。當時,儘管信用卡和自動櫃員機的普及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支付選擇,但並非所有商家都擁有接受信用卡的必要硬體。Thiel 意識到,他們可以開發軟體來彌合線上支付的差距。他認為,各國政府利用通貨膨脹,有時甚至像 1998 年俄羅斯和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進行貨幣貶值,來剝奪公民的財富。Confinity 後來與 Elon Musk 的 X.com 合併,並更名為 PayPal。Thiel 擔任 PayPal 的執行長,直到 2002 年以 1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出售給 eBay。  

Palantir Technologies 和 Founders Fund

在 PayPal 成功之後,Thiel 於 2003 年創辦了全球宏觀對沖基金 Clarium Capital。同年,他與 Alex Karp 共同創辦了 Palantir Technologies,這是一家以托爾金作品中的人工製品命名的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軟體被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用於分析和理解海量數據,其客戶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和美國軍方。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工作也引發了一些倫理上的疑慮,特別是考慮到 Thiel 的自由意志主義立場,人們質疑該公司與中央情報局和其他政府機構的合作關係。  

2005 年,Thiel 與 PayPal 的合作夥伴 Ken Howery 和 Luke Nosek 共同創辦了 Founders Fund,這是一家以其反傳統觀點和投資非常規想法而聞名的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 投資了許多成功的初創企業,包括 Airbnb、SpaceX 和 Lyft。Thiel 透過 Founders Fund 投資的公司,反映了他對具有巨大上升空間的早期公司的偏好,以及他對顛覆性創新的興趣。  

Facebook 的首位外部投資者

2004 年,Thiel 以 5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Facebook 10.2% 的股份,成為 Facebook 的首位外部投資者。這筆投資使 Facebook 的估值達到 490 萬美元。2012 年,Thiel 在 Facebook 首次公開募股期間出售了大部分股份,套現 6.38 億美元。同年 8 月,他又出售了幾乎所有剩餘股份,套現 3.958 億美元,總計超過 10 億美元。

其他投資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Thiel 還投資了許多其他著名的企業,包括:

  • Stripe: 一家專注於 B2B 交易的支付處理公司,徹底改變了企業線上收款的方式。Founders Fund 在 Stripe 的 A 輪融資中投資了 65 億美元。  
  • Asana: 一家基於雲端的專案管理軟體公司,由 Facebook 共同創辦人 Dustin Moskovitz 和工程師 Justin Rosenstein 創辦。Thiel 認為 Asana 有潛力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  
  • Lyft: 一家網約車公司,Thiel 通過 Founders Fund 進行了早期投資。  
  • Yelp: 一個通過眾包評論將用戶與企業聯繫起來的平台,自 2012 年首次公開募股以來,市值翻了一番。  
  • Zynga: 一家專注於社交遊戲服務的遊戲開發商,Thiel 於 2011 年對其進行了天使投資。  
  • SpaceX: 一家私人太空探索公司。  
  • Airbnb: 一家短期租賃平台。  
  • OpenAI: 一家致力於人工智慧安全開發的非營利組織。  

Thiel 通常投資於他認為具有巨大上升空間的早期公司,這些公司通常處於風險投資階段,因為它們的規模還不足以公開上市。此外,Thiel 過去也曾投資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  

慈善活動

Thiel 通過 Thiel 基金會管理著 Breakout Labs 和 Thiel Fellowship 等撥款機構,這些機構資助人工智慧、生命延續和海上家園等非營利研究。Thiel 認為技術奇點的重要性,並將大部分慈善事業集中在他認為具有突破性潛力的技術上。  

Thiel Fellowship

Thiel Fellowship(最初名為 20 under 20)旨在幫助 22 歲以下的年輕人輟學,並追求其他工作,例如科學研究、創辦公司或參與社會運動。該獎學金為期兩年,每年提供 20-25 個名額,每位獲得者將獲得總計 10 萬美元的獎金,以及來自 Thiel 基金會的指導和其他資源。Thiel Fellowship 旨在鼓勵年輕人跳脫傳統教育體制,並透過創業和創新來改變世界。  

Breakout Labs

Breakout Labs 是 Thiel 基金會的一部分,旨在為早期科學研究提供資金。這些研究通常過於投機或長期,以至於無法引起營利部門(如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家)的興趣,但由於其激進或另類的性質,也可能不適合傳統的科學研究資金來源。Breakout Labs 為公司提供高達 35 萬美元的資金和兩年的指導,幫助他們制定發展戰略並吸引投資者。Breakout Labs 已經為 50 家科學公司提供了種子資金,這些公司在後續融資中籌集了超過 10 億美元。  

Imitatio

Imitatio 是 Thiel 基金會資助的一個項目,旨在透過 René Girard 的模仿理論來理解世界。該項目支持基於 Girard 模仿理論的研究、教育和出版物,並致力於 Girard 思想的持續發展。Thiel 認為 Girard 的研究有助於跨學科地分類行為。  

其他慈善活動

Thiel 基金會還支持其他領域的外部團體,包括自由、科學技術和反暴力。Thiel 認為技術奇點的重要性,並向機器智慧研究所 (MIRI) 捐贈了超過 162.7 萬美元。他還支持 SENS 基金會和 Cynthia Kenyon 的研究,這些研究致力於逆轉生物衰老。此外,Thiel 基金會還支持保護記者委員會、人權基金會和 Methuselah 基金會等組織。Thiel 對於生命延續研究的支持,反映了他對突破人類壽命限制的濃厚興趣,以及對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樂觀態度。  

政治觀點

Thiel 將自己描述為一位保守的自由意志主義者。自 2010 年代後期以來,他開始支持國家保守主義,並批評經濟自由主義者對自由貿易和大型科技公司的態度。  

Thiel 曾表示,他「不再相信自由和民主是相容的」,部分原因是福利受益人和女性通常是「自由意志主義者難以應付的」選民。他認為,無限民主可能導致多數人的暴政,阻礙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他還寫道,女性獲得投票權「使『資本主義民主』的概念成為一個矛盾修辭」。  

Thiel 對政治正確性和多元文化主義持批評態度,他曾在 1995 年與 David O. Sacks 合著《多元化迷思》一書,批評高等教育中的政治正確性和多元文化主義。他在書中主張,過度的政治正確性限制了言論自由,阻礙了思想的碰撞和創新。  

Thiel 在 2004 年撰寫的論文《史特勞斯時刻》被認為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礎文本之一。該文借鑒了多位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的觀點,認為 911 恐怖襲擊事件顛覆了「19 世紀和 20 世紀的整個政治和軍事框架」,因此需要「重新審視現代政治的基礎」。  

Thiel 是 Bilderberg 俱樂部指導委員會的成員,該俱樂部是一個由知識分子、政治領袖和企業高管組成的私人年度聚會。Thiel 參與 Bilderberg 俱樂部,顯示了他對國際政治和經濟議題的關注,以及他與全球精英的聯繫。  

Thiel 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他支持美國平等權利基金會和 GOProud 等保守的同性戀權利事業。他曾邀請保守派專欄作家 Ann Coulter 參加 2010 年的 Homocon 同性戀保守派大會,Coulter 後來將其 2011 年出版的著作《惡魔:自由派暴民如何危害美國》獻給 Thiel。Thiel 也曾捐款 1 萬美元給明尼蘇達州的「所有家庭聯合起來」組織,以反對該州禁止同性婚姻的憲法修正案。  

Thiel 認為科技在改善政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認為,科技可以提高政府效率,減少官僚主義,並更好地保障公民自由。他批評政府在科技應用方面的落後,並指出美國政府的許多部門仍在使用過時的技術,例如軟碟。  

Thiel 認為身份政治阻礙了人們對真正問題的關注,並加劇了社會的分裂。他認為,身份政治將人們劃分為不同的群體,使他們更難以在共同的目標下團結起來。  

支持川普

Thiel 是矽谷少數公開支持川普的科技巨頭之一。他在 2016 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令人難忘的演講,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表示支持川普。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許多爭議,也讓他失去了一些商業合作機會。Thiel 支持川普的原因,部分源於他對美國政治和經濟停滯的擔憂,以及他對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的認同。他認為,川普的當選代表了對現狀的挑戰,以及對傳統政治精英的反抗。儘管 Thiel 表示他不會在 2024 年的總統競選中提供資金,但他仍然支持川普和 J.D. Vance。他預測川普將會在 2024 年的大選中輕鬆獲勝,並認為民主黨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下降,是因為他們無法實現「美國夢」。

Read more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 創辦三家十億美元公司,這次他要用機器人終結你最討厭的家事

Kyle Vogt,這位成功創辦 Twitch 與 Cruise、兩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公司的連續創業家,如今將目光投向一個更具挑戰性、也更貼近日常的領域:家用機器人。他的新創事業 The Bot Company,試圖解答一個自現代科技萌芽以來,便縈繞在人們心中的夢想:我們何時能擁有一位真正的家務幫手? 這場深度對談,不僅揭示 The Bot Company 的產品哲學與商業策略,更是一位歷經多次創業浪潮洗禮的先行者,對於技術典範、團隊建構,乃至於創業初衷的深刻反思。 為何是現在?AI 賦予機器人全新靈魂 長久以來,家用機器人始終是科技界的聖杯,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從科幻小說到學術實驗室,無數原型機來來去去,但沒有一個能真正走入家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Vogt 指出,關鍵的瓶頸在於,傳統機器人被設計來執行精準、重複的任務,它們在結構化的工廠環境中表現優異,但面對家庭這個充滿變數的場域,便顯得捉襟見肘。 家庭環境的複雜度,堪稱機器人版的「極限體能王」障礙賽。

By Fox Hsiao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 AI 霸權三本柱:法規鬆綁、能源自主、全球輸出,一柱都不能少!

川普開宗明義指出,人工智慧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其影響力將遍及從醫療、製造到國防的每個領域。他將AI的發展視為一場攸關國家未來的激烈競賽,並斷言美國不僅是這場競賽的發起者,也必須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他強調,不允許任何國家,特別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透過掌握AI技術來制定威脅美國價值觀與利益的全球規則。 為了實現「美國優先」的AI霸權,川普政府的政策將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為美國的創新者掃除一切障礙,並提供其所需的一切資源。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體現於他隨後簽署的一系列具體行政命令。 政策支柱一:鬆綁法規,釋放創新動能 川普論述中,最關鍵的一項政策是徹底改革美國的監管環境。他認為,當前由各州獨立制定法規的模式,將成為AI產業發展的致命枷鎖。他直言,若讓五十個州各自為政,那麼最嚴格、最保守的州法規將會成為全國的實質標準,迫使企業必須遵循最低的共同標準,從而扼殺創新與競爭力。他以過去廢除加州汽車排放標準為例,主張一個統一、理性的聯邦標準,才能避免企業陷入無盡的訴訟與法規泥沼。 他提出,政府的角色並非透過繁瑣的「紅頭繩」(red tape)來束縛產業,而是要提供明確的「綠燈」,鼓勵企業大

By Fox Hsiao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黃仁勳 : 川普總統是美國會贏得 AI 競賽的獨一無二優勢

AI:創造就業的引擎與技能的平衡器 對於當前社會普遍擔憂 AI 將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作,黃仁勳提出一個反直覺但基於企業實務的觀點。他認為,AI 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生產力。當一家公司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新點子,AI 便成為實現這些點子的強大工具,讓企業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進而帶動成長、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他以輝達自身為例,無論是軟體工程師或晶片設計師,所有員工都已深度整合 AI 進入工作流程,結果是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忙,因為過去許多難以實現的構想,如今都具備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黃仁勳將 AI 視為史上最強大的「技術平等化力量」。過去,程式設計、藝術創作或專業寫作,均設有相當高的技能門檻。如今,透過與 AI 對話,人人都能指揮電腦完成複雜任務。未來的程式語言,將不再是 C++ 或 Python,而是人類的自然語言。這意味著技術的鴻溝正被填平,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程式設計師、藝術家或作家。 因此,真正的挑戰並非 AI

By Fox Hsiao
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副總理闡述:AI、數據與去中心化如何成為他們扭轉戰局的關鍵

烏克蘭創新發展、教育、科學與技術副總理兼數位轉型部長米哈伊洛・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與其國防科技顧問喬治・茨哈卡亞(Georgii Tskhakaia),透過一場結合預錄影片與現場解說的深度訪談,揭示烏克蘭如何在資源極度不對等的戰爭中,憑藉科技創新、敏捷思維與數據驅動的決策,開創全新的戰爭型態。這場對話不僅是烏克蘭的戰時報告,更是一份關於未來國防科技發展的深刻洞見。 以不對稱戰略回應資源劣勢 訪談開宗明義指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的面貌產生根本性轉變。面對在傳統軍備、兵力與資源上均佔據絕對優勢的對手,烏克蘭深知若依循傳統的作戰思維,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這種現實壓力迫使烏克蘭必須尋找另一條路徑,一條更敏捷、更具成本效益且更依賴技術的道路。 顧問茨哈卡亞提出多個案例,具體說明這種「以小博大」的不對稱作戰思維如何實踐。例如,當缺乏足夠的反坦克飛彈(如標槍飛彈)時,烏克蘭工程師開發出成本僅數百美元的第一人稱視角(FPV)自殺式無人機。這些廉價的無人機卻能有效摧毀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與重型裝甲,在戰線上造成巨大衝擊。 同樣的邏輯也應用在其他領域。為彌補火砲彈

By Fox 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