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聯準會報告 "穩定幣:發展潛力與銀行體系影響"

2022 聯準會報告 "穩定幣:發展潛力與銀行體系影響"


2022年美國聯準會發布的研究裡,指出穩定幣對銀行信用創造的影響,並非單一答案,而是取決於兩個關鍵變數:資金從何而來,以及儲備資產如何存放。

加密市場的另類避風港

在深入探討對銀行的衝擊前,報告首先揭示穩定幣一個出乎意料的市場特性。傳統觀點擔憂,一旦穩定幣發行商的儲備資產出現問題,可能引發擠兌風險。然而,歷史數據呈現另一種動態:在加密貨幣市場劇烈崩盤時,例如2020年3月與2021年5月的市場恐慌期間,當比特幣與以太幣價格暴跌,主流美元穩定幣的市場價格反而短暫升值,略微高於一美元的錨定價。

此現象顯示,在加密生態系內部,穩定幣扮演著「數位安全資產」的角色。當投機者急於逃離高風險的加密資產時,他們的首選並非換回傳統法幣,而是湧入穩定幣尋求庇護。這股龐大的避險需求,反而為穩定幣的價格提供支撐,激勵發行商增發以滿足市場需求。這種反週期的避險特性,使其行為模式與傳統金融市場中的貨幣市場基金截然不同,後者在市場壓力下往往面臨大規模資金外流。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市場相信該穩定幣擁有足夠安全且流動的儲備資產。

穩定幣的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

穩定幣與傳統銀行存款最大的差異在於兩個核心特色:加密安全性可程式化特性。前者讓用戶能夠近乎即時地完成交易結算,無需中介機構且支援全年無休的交易;後者則讓穩定幣能與智能合約整合,創造出更多創新的金融服務。

目前穩定幣主要應用在四大領域:數位資產交易、跨境支付、企業內部資金調度,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特別是在加密貨幣交易中,投資人偏好使用穩定幣而非法定貨幣餘額,因為這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即時交易。在跨境轉帳方面,傳統匯款往往需要數天時間且手續費高昂,而穩定幣則能大幅降低這些成本。

三種主要的穩定幣類型

研究將當前的穩定幣分為三大類型:

  1. 準備金支撐型穩定幣是目前市場主流,由現金、國庫券、商業票據等現金等價物作為準備金。知名的有Tether(泰達幣)、USD Coin 等。不過,部分穩定幣的準備金充足性曾受質疑,如Tether就曾因準備金不實問題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裁罰。
  2. 演算法穩定幣則透過智能合約和加密貨幣超額抵押來維持價格穩定。像是Dai就要求用戶存入以太幣等波動性較大的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以超過100%的抵押率獲得與美元掛鉤的Dai代幣。
  3. 機構或私人穩定幣則是傳統金融機構在許可制區塊鏈上發行的代幣化存款,如摩根大通的JPM Coin,主要用於機構間的批發交易和內部流動性管理。

衝擊銀行體系的關鍵變數

報告的核心論證在於,穩定幣的廣泛應用如何影響商業銀行的核心功能——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tion),也就是銀行吸收存款並發放貸款的能力。其最終結果,主要由以下兩種因素的排列組合決定。

- 第一個變數是資金的流入來源。用戶用來購買穩定幣的錢,是來自口袋裡的實體鈔票、原有的銀行存款,還是從貨幣市場基金等約當現金資產轉換而來?

- 第二個變數是穩定幣的儲備框架。發行商收到用戶的資金後,如何保管這些儲備金?主要存在三種模式:

1. 狹義銀行模式(Narrow Bank):此模式要求穩定幣發行商將所有儲備金100%存放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帳戶。這提供最高的安全性,幾乎杜絕擠兌風險,因為每一塊錢的穩定幣背後,都有央行負債作為擔保。中國的數位人民幣(e-CNY)便採取類似的架構。

2. 雙層中介模式(Two-Tiered Intermediation):此模式下,穩定幣發行商將儲備金作為一般存款,存入傳統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利用這些存款進行部分準備金制度下的放款業務。這相當於將穩定幣體系嫁接在現有的銀行架構之上。

3. 證券持有模式(Security Holdings):發行商直接使用儲備金購買高品質、高流動性的證券,例如美國國庫券或優質商業票據。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穩定幣多採用此模式。

不同情境下的信用衝擊推演
將上述變數組合,報告推演出幾種可能衝擊銀行體系的情境:

- 最可能造成信用緊縮的情境:
當用戶將商業銀行存款大量轉換為採用狹義銀行模式的穩定幣時,對信用創造的衝擊最大。這相當於資金直接從商業銀行的放款池中被抽走,轉存至央行的「保險庫」。商業銀行存款基礎萎縮,放款能力隨之下降,可能導致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成本上升、數量減少,形成顯著的「信用去中介化」。雖然此模式最穩定,但對實體經濟的潛在傷害也最大。

- 可能促進信用擴張的情境:
若用戶是拿實體現鈔去兌換採用雙層中介模式的穩定幣,結果則完全相反。原本散落在民間、未進入銀行體系的「床墊下的現金」,透過穩定幣發行商,最終以存款形式回流商業銀行。這反而擴大銀行的存款基礎,使其有更多資金可用於放款,從而對信用創造產生正面影響。

- 影響中性的情境:
當用戶將銀行存款轉換為採用雙層中介模式的穩定幣時,對信用創造的影響基本為中性。這筆錢只是從用戶的個人存款帳戶,轉移到穩定幣發行商在同一銀行的存款帳戶。對商業銀行而言,其總存款規模並未改變,僅是存款人的身份不同,因此其放款能力不受影響。

同樣,若資金流動發生在證券持有模式下,影響也相對溫和。例如,用戶將銀行存款換成穩定幣,發行商再用這筆錢購買國庫券。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進入證券市場,最終賣出證券的一方很可能又將錢存回銀行。整個過程更像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的資金重新分配,而非淨流出。

結論來說,穩定幣對傳統金融的衝擊並非命中注定,其未來是協助金融創新,還是引發系統性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的監管框架設計。一個極度強調安全性的「狹義銀行」框架,可能以犧牲信用供給為代價;而一個與現行銀行體系深度整合的「雙層中介」或「證券持有」框架,則有機會在支持創新的同時,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運作。

政策制定者的選擇,將決定這項金融科技的最終樣貌與影響力。

加密貨幣金融卡 EtherFi 與 RedotPay 說明與推薦 ,回饋 3% 與出金怎麼選
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加速普及,使用加密貨幣,尤其是使用穩定幣消費的需求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數位資產過去大多數僅限於在交易所交易,或作為投資存放在錢包裡,但如今隨著加密貨幣金融卡的普及,正使得數位資產的使用逐漸走入日常生活。 加密貨幣金融卡可以將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等加密貨幣儲值到卡片中,並使用這些資金以美金或者台幣等法定貨幣來支付商品和服務。 與提供信用額度的信用卡不同,加密貨幣金融卡必須使用數位資產預先儲值,在儲值後,它將在每筆交易當下自動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像使用傳統簽帳金融卡一樣使用該卡,無需手動兌換,儲多少用多少。 我怎麼加密貨幣金融卡消費? 其實跟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刷卡的時候會詢問你要利用當地貨幣或者是美金結這筆消費,根據業內人士建議,通常是選擇發卡的幣別,比如說 RedotPay 我們拿到的會是美金卡,所以請用美金計算該筆消費。 * Apple Pay 類的行動支付:大部分的加密貨幣金融卡平台支援 Apple Pay、Google Pay 等,所以可以在實體店頭利用手機感應支付。 * 店內付款:在任何接受實體信用卡的刷卡機上使用

Read more

Robinhood 空投 OpenAI、SpaceX 股權代幣,開啟全新的 RWA 現實世界資產玩法

Robinhood 空投 OpenAI、SpaceX 股權代幣,開啟全新的 RWA 現實世界資產玩法

Robinhood 首先選擇在監管框架日趨明確的歐洲大陸邁出關鍵一步。執行長 Vlad Tenev 宣布,其加密貨幣應用程式正式擴展至歐盟全境,涵蓋 31 個國家。這不僅是地域的擴張,更是服務深度的躍進。 最引人注目的,是即將在歐洲推出的「永續合約」交易功能。傳統上,永續合約這種專業級衍生性金融商品,其操作介面往往複雜且不適合行動裝置。Robinhood 團隊洞察此痛點,投入大量心力重新設計使用者體驗。他們展示一種極度簡化的行動介面,用戶僅需透過直覺的滑動與點擊,便能設定槓桿、停利與停損點,將過去可能需要二十多個步驟的繁瑣流程,濃縮在彈指之間。 這項服務的強大後盾,來自於 Robinhood 近期完成收購的全球歷史最悠久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stamp。Bitstamp 不僅提供機構級的交易引擎,更成為 Robinhood 在歐洲實現其加密願景的基石。 美國本土升級:從質押到 AI 賦能 與此同時,Robinhood 並未忘記其美國大本營的廣大用戶。此次更新同樣帶來眾多期盼已久的功能,其中最核心的突破是「質押」(Staking)服務的開放。

By Fox Hsiao
不只打電動!癱瘓者「心控」特斯拉機器人!馬斯克 Neuralink 發表會,見證奇蹟!

不只打電動!癱瘓者「心控」特斯拉機器人!馬斯克 Neuralink 發表會,見證奇蹟!

Elon Musk 創辦的 Neuralink 今日稍早舉辦技術發表會,揭示其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術的驚人進展,不僅展示七位植入者重獲新生的真實案例,更擘畫一個透過意念與數位世界無縫融合的未來藍圖。這場發表會不僅是一場技術展示,更是一次對人類意識、溝通與存在本質的深刻探索。 宏大願景:突破人腦頻寬限制 Musk 開宗明義指出,人類的思考結構可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是掌管本能的邊緣系統,其上是進行高階思考的大腦皮質,而現代人早已擁有第三層數位結構——我們的智慧型手機與電腦。然而,大腦皮質與數位延伸層之間的溝通,卻受限於極低的頻寬,也就是我們說話、打字的速度。這道鴻溝,不僅限制人類的溝通效率,也可能在未來面對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時,成為文明發展的潛在風險。 Neuralink 的終極目標,即是打造一個高頻寬、雙向的通用型大腦輸入輸出系統。這項技術不僅是為解決腦部創傷、脊椎損傷或退化性神經疾病等醫療難題,更是要徹底改變人類與資訊互動的方式,從根本上提升人類的集體智能。Musk 強調,這一切的發展將會循序漸進,並在政府主管機關的嚴格

By Fox Hsiao
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Sam:現在絕對是科技史上創業最佳時機,劇烈變革總是為新創公司帶來最多機會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Y Combinator 的 AI 新創學校,與滿場懷抱夢想的創業者,分享他從一個對科技痴迷的少年,到引領全球 AI 革命的心路歷程。這場深度對談不僅回溯 ChatGPT 的起源,更揭示人工智慧的下一步,以及人類與機器互動的全新可能。 源起: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 回顧 2015 年,創辦 OpenAI 的決定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賭注。Altman 坦言,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挑戰「人工通用智慧」(AGI)這個目標,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全世界 99% 的人都認為我們瘋了」,他回憶道。當時,DeepMind 已遙遙領先,而 OpenAI 團隊僅有數名研究員,圍坐在白板前苦思論文題目,對於產品、營收、

By Fox Hsiao
「萬物皆可作弊」被哥倫比亞大學退學的 21歲狂人 Roy Lee ,如何讓 a16z 掏出1500萬美元

「萬物皆可作弊」被哥倫比亞大學退學的 21歲狂人 Roy Lee ,如何讓 a16z 掏出1500萬美元

在Molly O’Shea 的節目《Sourcery》最新的一集節目中,邀請到的是年僅 21 歲、剛獲得頂級創投 a16z 千萬美元注資的新創 Cluely 創辦人 Roy Lee,他在這場訪談中說明了他是如何巧妙地將產品創新、極端行銷與宏大野心熔於一爐,並成功說服最頂尖的投資人,為這場看似瘋狂的豪賭下注。 產品核心:從哥倫比亞退學單挑科技巨頭的「作弊」原罪 面對 Molly O’Shea 對產品本質的探詢,Roy Lee 清晰闡述其核心理念。他認為,當前主流的 AI 互動模式,例如將問題複製貼上到 ChatGPT 這類獨立視窗,本質上是種限制。它打斷了使用者的工作流程,顯得既不直覺也無效率。Cluely 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運行於電腦桌面、近乎透明的螢幕浮層,讓 AI 成為一個無縫整合的「夥伴」

By Fox Hsiao